中國加強環保讓日本材料企業「吃飽」
2018/06/26
中國的環保規定正給日本原材料行業帶來特殊需求。中國政府為擺脫對煤炭的依賴、改善大氣污染,開始出台各項規定。受此影響,煉鋼用零部件和塑膠價格上漲,相關日企的業績正在提升。儘管中美貿易摩擦讓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但為了消除産能過剩,中國政府並沒有放鬆環保監管的跡象。對日本原材料行業來説,中國市場似乎並非暫時性出現「泡沫」,而是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石墨電極漲價
在日本長野縣大町市,昭和電工的大町事務所裏,猶如大炮炮身的黑色物體擺成排。那是在電爐煉鋼中被當做熱源的「石墨電極」。
![]() |
昭和電工大町事務所的石墨電極 |
事務所的所長吉田義昭笑著説,「(這麼忙是因為)營業員不會拒絕訂單」。這家工廠剛剛把産能提高7%,增至全年4.5萬噸,但仍處於排隊等待交貨的狀態。該公司2018年度的合併營業利潤預計同比增至1.8倍。
日本東海碳素(TOKAI CARBON)也以石墨電極為主要産品。其社長長坂一表示,「到2019年的産品都賣完了」。東海碳素已開始改造設備增強産能。在2018年度,電極價格同比增至2~3倍,業務利潤預計暴漲至近30倍。
石墨電極通電後發熱,是將電爐加熱至攝氏3000度的主要零部件。在全球粗鋼産量中,電爐煉鋼的佔比自2012年起呈現下降趨勢。但自從中國為應對「PM2.5」等大氣污染開始出台環保規定,下降趨勢迅速發生變化。
![]() |
2017年6月,中國關閉了眾多生産地條鋼的企業。據稱,中國地條鋼的年産量達到1億噸,相當於日本的粗鋼産量。
煉鋼方法有2種,分別是以鐵礦石等為原料的高爐煉鋼和熔化廢鐵進行再利用的電爐煉鋼。全球鋼鐵行業預計將轉向使用電爐,因為電爐不使用煤炭且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少。中國政府也推動國內企業轉向電爐,計劃將不到10%的電爐煉鋼比率提高至20%。
石墨電極的原料「針狀焦」同時還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原料。著眼於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中國正在推進巨大負極材料工廠的建設計劃。據悉,由於石墨電極和電池零部件企業相互爭奪,針狀焦的價格在最近1年裏猛漲至3~4倍。
影響其他原材料
中國擺脫對煤炭的依賴還影響到其他原材料。以用於水管等的聚氯乙烯為例,中國的産能超過全球消費量的一半,一直向亞洲出口低價産品。不過,以煤炭為原料的傳統製造方法會導致大氣污染,當局因此停止了設備運作。
![]() |
日本企業正通過填補空白來盈利。化工企業東曹(TOSOH)2017年度創出利潤新高,聚氯乙烯等「氯鹼業務」佔到營業利潤的一半。此外,在東南亞聚氯乙烯市佔率居首的旭硝子也通過化學品賺到利潤的一半。
中國並非第一次在原材料産業颳起風暴。自2000年前後起,中國相繼建設大型工廠。大量生産的通用化學品成為擾亂市場的因素,再加上日元升值和原油價格上漲等不利因素,日本企業被迫停止或縮減業務。
中國如今已轉向「環境重於經濟」的姿態。日本三井化學的社長淡輪敏表示,「中國工廠1個月要接受環保部門好幾次檢查」。也有企業把工廠從中國轉移至泰國或越南。旭硝子的高管表示,「在東南亞,基礎原料燒鹼的訂單正在增加」。
一方面,中國加強環保限制也存在産生「副作用」的風險。例如,食品添加劑 「牛磺酸」。在飼料用牛磺酸領域,中國企業的份額很高。但由於加強環保規定導致工廠停工,有些日企已出現採購困難。日本觸媒的顧問池田全德半開玩笑地表示,「希望中國不要做多餘的事情」。
「根據以前經驗不會發生的事情正在發生」,各家日本原材料企業的高管異口同聲地表示。以中國為開端的原材料價格上漲看起來是泡沫,但或許也是原材料産業迎來新秩序的轉捩點。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新田祐司,鈴木泰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