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實現凈零排放會增加中東風險?

2021/06/24


      國際能源署(IEA)此前提出了旨在2050年前實現全球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路線圖。核心內容是普及可再生能源,減少化石燃料消耗等。由於石油將從生産成本高的地區開始停産,因此將面臨對中東依賴度增加的現實。

  

      電力基本上全部來自可以再生能源

  

      不需要再對化石燃料業務進行新的投資……國際能源署5月公佈的路線圖提出看法稱,如果以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為目標,國家和企業需要立即凍結化石燃料業務的新投資決定。

    

  

      從未來的能源供需結構來看,電力將基本上全部來自可再生能源,大多數運輸方式也會改用電力和氫氣。

  

      不過,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路線圖使得多個能源安全保障上的問題隨之浮現。其中之一就是石油對中東的依賴程度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準。

     

如果要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石油生産將向OPEC集中(REUTERS)

     

      雖説要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但這並不意味著將化石燃料的使用量降為零。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目前為9000萬桶/日的全球石油供應量到2050年仍會保持在2400萬桶/日。飛機和船舶的燃料很難以電氣化或其他燃料代替。塑膠等石油化工行業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繼續使用化石燃料。

  


      因此,預計到205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為76億噸,相當於2020年的2成多。將通過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應對措施,使「凈排放」降為零。

  

      未來仍將存在的化石燃料需求則將利用已經投産和計劃中的生産設備來應對。石油産區將不斷向生産成本低的地區集中。以中東各國為中心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的份額預計將從2020年的34%上升到52%。

  

      這樣的話,將主要存在兩大風險。

  

      第一是長年經歷戰亂的中東即使到2050年也將依然處於不穩定的狀況。原因是,即使OPEC的份額提高,石油出口國也不會變得富裕。由於石油的總需求減少,預計到2050年原油價格將由2020年的每桶37美元降至24美元。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指出「只要(産油國的)經濟不能實現多樣化,就會給社會和經濟帶來嚴重後果」。到2050年仍有重要作用的石油將繼續掌握在有戰亂風險、與西方各國價值觀不同的地區手中。

   

      價格的大幅變動也是一大風險

  

      另一個風險是原油價格短期內的大幅變動。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員Egenhofer指出了價格下滑的可能性,他説「存在OPEC以外的高成本生産國在需求減少之前拋售石油的風險」。

  

      一方面,如果能源企業停止投資,也有可能給原油價格帶來暫時上漲的壓力。

  

      要想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還會産生一些課題和「副作用」。比如,純電動汽車使用的稀有金屬加工更加依賴中國、化石燃料行業的就業機會喪失等。國際能源署預計全球使用核能的發電量將達到過去2倍,而在核電站建設上,中國和俄羅斯的份額有可能會提高。

  


      國際能源署本來就是以穩定供應能源為目的而建立的組織。以前還曾對眼下的化石燃料投資減少表示過擔憂。

   

      例如,在2020年的報告書中,國際能源署警告稱,石油投資減少在經濟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時「將成為市場緊張的明顯風險」。因此,對於此次的即刻停止對化石燃料業務新增投資的提議,石油行業也感到困惑。

  

      要想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不僅面臨新增投資及技術開發等課題,同時還必須克服能源安全保障上的風險。國際能源署在路線圖中呼籲各國必須拿出決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竹內康雄 布魯塞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