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和必拓瞄準EV資源,要改變對中依賴

2022/08/26


      澳英必和必拓集團(BHP)正在加快投資鎳等純電動汽車(EV)和數位設備所使用的資源。8月提議以8千億日元規模收購澳大利亞的礦山企業,還提出了增加勘探費用的方針。化石燃料業務的出售已有頭緒,將在增長市場發動攻勢。必和必拓將推進此前偏重於鐵礦石和對中國銷售的盈利來源的多樣化。這一舉動有可能加劇各資源企業的國際競爭。

   

     「今年的勘探費用將創出2005年以來新高」,8月3日在資源行業會議上,必和必拓鎳業部門高管Jessica Farrell針對該部門的投資狀況如此強調。將在今後2年投入1.4億澳元,除了現有鎳礦山的周邊之外,還將展開新增勘探。

   

     圍繞該領域的投資,8月5日的收購提議給行業帶來衝擊。必和必拓向銅和鎳礦中堅企業OZ Minerals提出收購其全部股權。如果取得成功,將成為逾83億澳元的大型併購,但OZ認為,企業估值的評價並不適當,表示了拒絕。

   

 

      OZ擁有旨在推進去碳化的電化所不可或缺的銅和鎳等資産。必和必拓的首席執行官(CEO)韓慕睿(Mike Henry)表示,「將重視財務紀律」,對提高收購額持慎重態度,但猜測滿天飛。

 

   出售化石燃料業務

 

      必和必拓積極投資的背景是近年來推進的化石燃料業務的剝離已有頭緒。

   

      必和必拓在6月之前在國內外出售了全部的石油天然氣業務。關於煤炭,2022年出售了哥倫比亞的發電用煤炭(普通煤)煤礦以及攜手三井物産運營的用於煉鋼的煤炭(冶金煤)權益。澳大利亞國內的普通煤煤礦也計劃在2030年關閉。

 

       必和必拓目前的業績也成為東風。2022財年(截至2022年6月)的凈利潤達到相當於上年2.7倍的309億美元。韓慕睿正在推動定位為「面向未來」的對銅和鎳的投資。

 

        從大量的資源之中,將目光瞄準目前營業收入比率還不到3%的鎳,是因為純電動汽車的普及前景明確。Jessica Farrell提出預測,認為「在2030年之前銷售的乘用車的6成將為純電動汽車」。到2040年將達到9成,在今後30年裏,預計電池使用的鎳將增至最近30年的2~3倍。

 

       此外,隨著乘上需求增長的浪潮,還有可能緩解已成為風險因素的對鐵礦石和中國銷售的依存。

 


    

       在必和必拓,2012年的鐵礦石的營業收入比率約為3成。到2021年增至逾5成,按地區和國別觀察營業收入,2012年僅為30%的中國比率到2021年提高至65%。

 

       此外,以中美對立為背景,半導體等的供應鏈正在調整。即使是屬於重要資源的鐵礦石和有色金屬,尤其對於和美國具有同盟關係的澳英的必和必拓,投資者等有可能要求重現構建不依賴中國需求的業務模式。

 

開拓新客戶

 

       韓慕睿在8月16日的財報發佈會上提出看法稱,「中國的鋼鐵(需求)將觸及天花板,到2020年代末期將轉為減少」。必和必拓希望以提振鎳業務為契機,將客戶網擴大至歐美。

 

      必和必拓7月與美國汽車大型企業福特汽車簽署了有關鎳供應的備忘錄。力爭最快2025年開始交貨。圍繞純電動汽車電池業務,作為需求方的汽車企業將改變依賴電池企業的情況,為了實現穩定採購,正在加強從礦山企業直接採購相關資源的行動。

 

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亞西部的精煉工廠

 

      必和必拓2021年還與美國特斯拉和豐田通商簽署了類似的備忘錄。可根據合同內容,靈活滿足汽車企業的需求,有助於客戶開拓。

 

       必和必拓是與英澳Rio Tinto(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並駕齊驅的礦業巨頭之一。不過,在撤出化石燃料和轉向純電動汽車資源方面,實際上力拓領先一步。

 

       力拓2018年完成全部煤炭權益的出售,成為了不擁有化石燃料的首家礦業巨頭。關於純電動汽車電池相關資源,在塞爾維亞和阿根廷推進了鋰業務的大型投資。

 

       此外,在鎳等領域,中國和印度尼西亞被認為在生産規模和成本方面具有優勢,與這兩個國家的的企業爭奪客戶也將成為課題。

 

       特斯拉披露的2021年版純電動汽車電池材料的直接供應商名單顯示,在全球12家企業中,中國企業佔到5家。中國的行業龍頭聯袂入選,可以看出供應能力得到信賴。

    

      此外,在世界最大的鎳生産國印度尼西亞,南韓現代汽車等相繼建立了純電動汽車和車載電池的工廠。印尼在集中力量吸引外資、爭取資源供應合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本史 雪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