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解析(上)車載電池與中韓決戰

2023/06/09


  松下控股(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長久以來始終無法描繪出明確的增長路徑。雖然有助於脫碳化社會的車載電池業務備受期待,但看起來松下未能擺脫過去作為綜合電子企業招牌光芒四射的成功經驗。目睹索尼集團和三星電子的變革後,松下作為「著名電子企業」的戰略是什麼?下面將觀察該公司社長楠見雄規的挑戰。 

   

  「該行動時就大展拳腳,現在正當其時」。5月22日,在位於大阪府門真市的松下控股總部。社長楠見雄規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媒體關於純電動汽車(EV)電池戰略的採訪時如此回答。從其認真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在電池的投資競爭中與中韓對手開展正面較量的決心。

  

   
  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松下控股旗下業務公司松下能源(Panasonic Energy)將開展3810億日元的設備投資,用於增産EV電池等。將把産能增至2022財年的4倍以上,加快在堪薩斯州建設美國第2座車載電池工廠。

   

  在堪薩斯工廠竣工後,加上與美國特斯拉共同運營的內華達州工廠等,電池産能將從目前的約50吉瓦時增加至約80吉瓦時。到2030財年,計劃增至目前4倍的200吉瓦時。4月還與奧克拉荷馬州簽訂合同,形成了一旦敲定即可開始建設第3座美國工廠的環境。

     

  南韓企業感到不解

     

  電池領域的競爭對手最近1~2年一直在質疑松下控股的戰略。南韓大型企業的高管指出,「如果現在不投資,格局就會固化」。同時不解地表示,「擁有技術實力卻不投資,只會讓人覺得自己在削弱競爭力」。

    

  松下控股有關堪薩斯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戰略或許會讓這種觀點消失。楠見社長強調稱,「要問中韓企業是否集中向北美,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將首先集中向北美」。

    

  對堪薩斯工廠的投資約為6000億日元。如果以堪薩斯工廠為標準,預測增強120吉瓦時産能所需的投資額,則需要2萬億日元規模。楠見社長表示,「將在把各種選項納入視野的基礎上進行投資」。

   

  

  美國2022年通過了《通膨削減法》(IRA),優待在北美生産EV和電池的企業。北美市場已成為匯聚全球資金的投資最前線。美國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的數據顯示,在約7個月內,美國國內有約7萬億日元的EV和電池投資計劃浮出水面。

    

  在楠見社長的決心背後,是認為在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南韓LG新能源等5家大型電池企業中,松下能源在北美最具優勢。

  


   

  《通膨削減法》是為了從尖端産業的供應鏈中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中國企業不再享受美國補貼,寧德時代遭遇逆風。雖然南韓企業享受補貼,但在傳統上,南韓企業重視中美之間平衡的思維根深蒂固。中美貿易摩擦越是加劇,越會為照顧雙方面子對投資的形式傷腦筋。 

    

  松下能源則有所不同。該公司的社長只信一生表示,「(電池業務)處於經濟安全保障的中心」,闡述了集中向北美的合理性。

     

  《通膨削減法》的相關補貼僅本財年就推高了松下控股800億日元的營業利潤。這是面向內華達工廠的數據,如果堪薩斯工廠投産,補貼將進一步增加。《通膨削減法》讓松下控股久違地迎來美國的東風。

   

松下控股將於2024年開始量産電池容量達到約5倍的新型鋰離子電池「4680」

  

  與此同時,新型「4680」電池的開發也推動了楠見雄規和只信一生兩位社長的決斷。4680電池將於2024年開始量産。與目前的「2170」相比,容量達到約5倍。期待應用於皮卡等適合長途行駛的車型。 

    

  市場劇變成為障礙

   

  不過,就在松下能源把時間花在使北美業務盈利上的時候,市場卻發生了劇變。電池廠商相繼從汽車巨頭獲得電池訂單,例如寧德時代爭取到寶馬等的訂單、LG則贏得了通用汽車的訂單。

    

  雖然松下能源為特斯拉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特斯拉也開始從寧德時代和LG採購電池。2022年,松下能源的車載電池出貨份額從上年的第3位下滑到第4位。

 

  在半導體記憶體和超薄面板領域,日本的電子企業在投資競爭中一直處於劣勢。電池也出現相同預兆,LG透露計劃稱,將把2025年的産能提高到540吉瓦時,達到2022年的2.7倍。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客座教授佐藤登表示,「(日本的電池)與南韓企業相比,單位容量的單價貴約2成」,對於電池有可能重蹈半導體的覆轍敲響了警鐘。

    

  只信一生社長表示,將與電池材料、零部件和設備廠商「以進一步提升規模和內容的形式推進開發」。將邀請數十家供應商的技術人員,來到定於2024年在大阪府內建設的新生産技術研發大樓和2025年啟動生産的新一代機型的研發大樓。推進從開發階段就著眼於量産的技術研發,提高競爭力。

     


  

  同時,還力爭開拓特斯拉以外的大型車企客戶,「最後與對方握手之時,我會親自前往」(只信一生社長)。日本經濟産業省電池産業室的室長武尾伸隆認為,「歐洲大型車企(對新型4680電池)顯示出興趣」。

    

  松下控股的楠見雄規社長在5月18日的集團戰略説明會上,明確表示將最優先投資電池。預計形成在集團內部也顯得突出的投資規模,因此不僅要靠電池賺錢,能否激發與其他業務的協同效應也受到考驗。

    

  索尼把最先進的圖像感測器用於自己的數位相機,還將用於正和本田一起開發的EV的自動駕駛技術。從三星來看,記憶體和智慧手機的世界冠軍組合非常強大。這兩家公司的明星業務都對其他業務以及未來競爭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松下控股的電池業務將會如何?楠見雄規社長提到要重新考慮松下控股的業務結構,這是他在任期間必須給出答案的問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柘植衛、平嶋健人、安藤健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