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抓住生成式AI需求發起反轉攻勢
2024/01/22
台積電(TSMC)要抓住面向生成AI(人工智慧)的需求發起反轉攻勢。該公司1月18日公佈的業績預測顯示,2024財年(截至2024年12月)的銷售額將同比增長2成,創歷史新高。在採取擴張路線的背景下,台積電面臨的課題是確保利潤率及順利建立日美工廠。
![]() |
1月18日,在台北市內舉辦記者會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右)和首席執行官魏哲家 |
「在AI相關的強需求等支撐下,2024年對本公司而言是健全增長之年」,在1月18日的記者會上,台積電首席執行官(CEO)魏哲家露出明朗的表情。
18日公佈的2023年10~12月財報顯示,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微減至6255億新台幣,凈利潤同比減少19.3%至2387億新台幣。連續3季度減收減益,但銷售額按季度計算,基本恢復到了創下歷史最高的上年同期的水準。
台積電約7成客戶是蘋果及英偉達等美國大型IT企業。面向生成AI相關伺服器、蘋果智慧手機iPhone的尖端半導體需求堅挺。
2024年的前景更好。預計1~3月智慧手機的需求低迷,但預測全財年的銷售額按美元計算增收「21~25%左右」。2023財年時隔14年減收,而2024財年預計將創下歷史新高。
![]() |
由於市場行情恢復,世界半導體市場(記憶體除外)2024年也將實現10%以上的增長。
推動反轉攻勢的是生成AI的全面普及。台灣調查公司集邦諮詢預測,隨著大型雲服務企業擴大投資等,2024年世界AI伺服器市場(按臺數計算)將比上年增長40%,增至160萬台以上。
台積電將從大客戶、全球最大AI半導體企業英偉達等將接到大訂單。魏哲家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積電)處於抓住AI需求的有利地位」。
此前,生成式AI一直在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上運作,但最近出現了由終端承擔部分處理、加快運作的動向。這有助於持續低迷的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市場的復甦。
2023年較為顯著的供應制約也趨於解除。台積電計劃2024年將AI晶片所需的特殊組裝工序「尖端封裝」的産能提高到上年的2倍左右。
2024年的設備投資計劃按中間值來看定為與上年持平的280億~320億美元。
台積電以生成式AI為催化劑採取擴張路線,但課題也很多。
首先是確保利潤。台積電所重視的營業毛利率在2023年10~12月為53%。這一水準符合該公司的長期目標,但由於尖端半導體開發等相關費用增加,大幅低於上年同期的62.2%。
應日美政府邀請而推進建設的海外工廠的順利投産也是課題之一。針對與索尼集團等合資的熊本工廠,台積電錶示將於2月24日舉行落成儀式。計劃2024年10~12月開始量産。
針對正討論在熊本建設的日本第二工廠,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正在與日本政府磋商。他們持合作態度」。
另一方面,計劃2025年啟動量産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受人手短缺等影響,在投産方面面臨困擾。美國的第2工廠預定2027~2028年量産,生産品類可能要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變更。
此外,還必須考慮到地緣政治風險。在13日的大選中,堅持親美路線的執政黨民主進步黨的賴清德當選。根據今後的發展,美國、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對立有可能進一步加深。
美國拜登政府加強了AI半導體的對華出口管制,作為台積電大客戶的英偉達等受到巨大影響。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分析師劉佩真指出,「在美中高科技戰爭中,台灣是‘美國聯盟’的一員。與日本的合作也很重要」。需要在應對管制的同時靈活地抓住需求。
一直主導台積電海外戰略的劉德音將於6月卸任,負責內部運營的魏哲家將升任董事長。這是2018年卡里斯瑪(超凡領袖型)創始人張忠謀退休以來經營體制再次更新。
台積電能否在應對內外部課題的同時,抓住生成式AI的大浪潮?2024年將成為新管理層掌舵受到考驗的一年。
台積電18日公佈的2023財年(截至2023年12月)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5%,降至2.1617萬億新台幣。受半導體行情低迷的影響,營收時隔14年下降。凈利潤下降17.5%,降至8384億新台幣。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