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苦心迴避中美高關稅
2018/09/04
中美相互制裁不斷擴大,額外關稅的品目逐漸增加,貿易戰沒有結束跡象,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開始通過改變産地等措施來規避影響。日本化學廠商旭化成和機械製造商小松將把在中國生産的對美國出口産品和零部件調整産地。不過,很少有企業能在短期內轉移生産。因此還有日本企業在推進向美方申請關稅豁免的手續等,通過各種手段應對貿易戰帶來的影響。
![]() |
美國8月23日對中國啟動第2輪額外關稅,中國也採取了回應措施。美國3月對進口鋼鐵等加徵關稅,還討論對汽車和汽車零部件採用相同措施。因為日企已經建立了跨越國境的複雜供應鏈,所以不得不進行應對。
日本經濟産業省的海外現地法人調查顯示,日企海外法人2017年度的銷售額中,面向除當地和日本外的第三國的銷售額約為2180億美元。其中,僅面向中國就佔到260億美元,中國支撐著日企的供應鏈。此外,在日本對中國出口的産品中,超過6成是零部件等半成品,還存在日本出口的材料和零部件在中國加工後再次出口的情況。
在中美相互加徵關稅的背景下,旭化成把對美國出口用樹脂原料的生産從中國工廠轉移至日本的水島製造所(岡山縣倉敷市)。這種樹脂原料被用於齒輪等汽車零部件,被美國列為第2輪對華制裁的對象。
這種樹脂原料從以前開始就在中國和日本生産,建立了供給體制。此外,為應對可能出現的糾紛,旭化成事先就品質等事宜獲得了顧客方面的認可,在美國公佈制裁關稅清單大約1個月後就完成了生産地的調整。
![]() |
小松的工廠(石川縣小松市) |
小松在美國生産的液壓挖掘機上使用了中國生産的焊接零部件等,計劃把部分在華零部件生産轉移到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等國。此外,小松將在部分國家把面向當地的零部件出口到美國,當地不夠的話再通過進口補充。一系列對策將使小松每年增加40億日元成本。小松根據需求變化,全球的生産基地構築了靈活調配零部件的體制,將活用這一機制。
日本的生活用品企業愛麗思歐雅瑪(Iris Ohyama)計劃把面向美國的空氣凈化器和風扇等家電的生産轉移到南韓工廠(預定2019年完工)。雖然目前上述商品尚未被納入美國加徵關稅的對象和候補品目之中,不過今後美國徵收額外關稅的對象可能進一步擴大,愛麗思歐雅瑪將提前做好準備。
旭化成等日本企業開始活用現有工廠和供應鏈,規避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但對於新增投資,應對(關稅變化的)難度很高。例如,新建汽車工廠需要1千億日元左右的投資,還需要零部件廠商也配合投資,難以立刻應對。旭化成等企業將摸清貿易戰今後將擴大到什麼程度,持續多長時間。
美國存在關稅豁免制度,企業可以以無替代貨源等理由向美國政府申請豁免。日本精工將對在美國生産軸承所使用的進口鋼材申請關稅豁免。不過有意見指出,由於人手短缺關稅豁免制度的審查進展遲緩。不少應對手段有限的企業被認為將支付關稅。
此外,轉移在華生産還需要顧及中國感受。一家日本産業機械廠商中國當地法人的一把手表示,「如果隨便公佈出口下滑預期,可能使當地政府官員不快」。這家廠商也把部分機型的生産轉移到日本,但是並未公佈詳細內容。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