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走向的2個腳本
2018/08/29
中美的貿易戰仍看不到出口。日前兩國政府的事務級磋商也未能找到結束關稅大戰的妥協點。美國將穩步推進對華第3輪制裁關稅(2000億美元規模)的啟動準備工作。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異常事態能否避開制裁對象不斷擴大的泥沼?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今後可能出現的走向進行了分析。
腳本1:新制裁啟動 陷入泥沼
8月23日,白宮在磋商結束後發表聲明稱,「我們討論了如何解決《301報告》列出的中國結構性問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月匯總的該報告批評中國強行要求企業進行技術轉移和網路攻擊等措施,侵犯美國企業的智慧財産權。再次提出美國徵收制裁關稅的依據似乎是表達美方對中方的強烈不滿。
![]() |
廣州街頭諷刺美國加徵關稅的海報(AP) |
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強制要求跨國公司轉移技術給中國企業,即使有技術轉移的情況,也是合資企業之間正常、平等的商業契約行為」。對於美國要求中國撤回高科技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中國商務部反駁稱,任何國家都有發展的權力。
中國商務部8月24日發表聲明稱,「就雙方關注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建設性、坦誠的交流」。官方媒體則發表評論文章表示雙方毫不客氣,堅持各自的立場,也無法有效説服對方。反映出雙方的分歧無法彌合。
中方在聲明中指出,「雙方將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觸」,美方也在聲明中表示「美方讚賞中方代表團赴美參加會談」。雙方為今後的對話留有餘地,但是無法確定下一次磋商的時間。
在雙方找不到妥協點的情況下,川普將繼續推行強硬路線。除了已經啟動的500億美元的關稅外,最早將於9月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也列出了60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制裁大戰仍在繼續。
8月21日,川普表示,「不允許中國成為超過美國的大國」,赤裸地暴露出對抗意識。美國蓋洛普7月實施的輿論調查顯示,62%的共和黨支援者認為「從長遠來看對華徵收制裁關稅將使美國經濟變好」。這也成為力爭在11月中期選舉中獲勝的川普的利多。
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史劍道(Derek Scissors)指出,「結局要看中國是否會提出令川普可以接受的讓步方案」,但中國也礙于情面不肯向美國低頭。即使願意擴大美國産農産品和能源的進口,也不會在美國所要求的結構性問題上做出讓步,例如廢除《中國製造2025》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