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日本企業著手調整供應鏈

2021/04/06


      以新冠疫情為契機,日本企業正在推進供應鏈的重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實施的「百名社長問卷調查」顯示,在日本國內擁有工廠的企業中,有8成已著手調整供應鏈。受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影響,在特定地區集中生産和縮減庫存等效率化方面的脆弱性已經顯現出來。日本企業家正努力提高抵禦危機的能力。

     

  

      此次調查以日本國內主要企業的社長(包含會長等)為對象,於3月12日~29日期間實施,最終獲得來自141家企業的回答。

  

      調查向在日本國內擁有工廠的94家企業詢問了是否因為疫情而調整供應鏈的問題,84.0%的企業稱已著手調整。在「第一波」疫情剛剛暴發後的2020年5月的調查中,面對同樣的問題,有72.1%的企業回答「(今後)有必要調整」供應鏈。由此可見,在約1年後,各企業言出必行,都推進了相關對策。

  

      具體來説,39.4%的企業稱「不再集中到特定國家,推進分散化」,佔比最高。38.3%的企業稱「正在建立可靈活變更採購對象的機制」(多選)。

       

本田在中國湖北武漢的工廠(資料,REUTERS)

     

      受最初的疫情影響,以中國為開端,停業和封城措施導致各地的生産停止。在汽車行業,由於零部件供應跟不上,整車廠商不得不調整生産,口罩和醫療用品也陷入極度短缺的局面。

  

      日本鹽野義製藥的社長手代木功表示「這成為改變供應過度依賴於特定地區的以往狀況的契機。今後除了價格之外,還打算在品質和多國採購等方面取得平衡」。

  


      各家企業不斷提高效率的供應鏈最近一年在多重因素下不斷動搖。中國需求迅速恢復,再加上中美貿易摩擦,半導體供應緊張。另外,受美國德克薩斯州寒潮影響,樹脂部件停産,接著又遇到了蘇伊士運河貨櫃船觸礁事故。

   

      富士通社長時田隆仁表示「雖然無法將世界上發生的所有風險降為零,但需要未雨綢繆,以提高遇到狀況時的‘恢復能力’」。

     

     日本衛浴企業TOTO(東陶)對於自己公司及客戶的生産基地所在國,將以該國經濟活動全面停止為前提,檢查包括各地的三級供應商在內的供應鏈,摸索替代方案。速霸陸將於2023年在美國新設變速箱工廠,這樣即便不用從日本出口也可以實現在當地進行汽車組裝。

    

      「增加應對危機的庫存」(29.8%)及「在各國的生産基地擴大本地採購」(22.3%)等對策也可以説是與效率化背道而馳的舉措。日本三菱化學控股集團的前社長越智仁指出「由於保護主義抬頭等,需要建立可在每個地區和國家完成整套業務的體制」。

    

      此次問卷還向企業家詢問了對世界經濟的看法。對於半年後的預測,認為「不斷擴大」、「緩慢擴大」的企業合計佔90%,比上次調查增長了12個百分點。關於擴大的因素(多選),認為「美國經濟復甦」的佔84.9%,其次是「疫情造成的經濟活動限制將緩解」,佔84.1%。

   

     關於新冠疫情平息時間的預測,認為到「2022年」的企業共佔77.6%,比上次調查下降了13.4個百分點。由於存在變異病毒的威脅,預測的結束時間被推後。日本綜合商社伊藤忠商事的前社長鈴木善久認為「經濟恢復有賴於疫苗的有效性和普及速度。但副作用問題令人擔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