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熱機器人需求,中國先行

2020/04/28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的背景下,機器人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大顯身手。此前以提高效率為目的的機器人作為防控傳染病等的安全方面的用途而受到關注,非接觸運送及消毒等為醫療體系提供幫助的用途也急劇增加。可取代傳統人工業務的機器人因搭載人工智慧(AI)而變得愈發聰明,全球市場潛力達到4萬億日元。中美等國的企業正在加快實用化步伐,日本企業能否快速向市場投放機器人變得重要。

    

      非接觸需求的不斷增加

    

      「威尼斯人」是一家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披薩店。4月初,這家為防範新冠病毒感染而苦惱的披薩店增加了援手。該店引進了11台由美國新興企業Starship Technologies生産的小型送餐機器人。該店通過把披薩放在這款機器人帶蓋的載物臺上,開始了從店舖到附近客人家的無人配送。

      

機器人開始代替人負責測量體溫和醫院內消毒等工作(2月,深圳市的醫院引進的該市優必選科技公司的機器人)

      

      3月中旬以後,美國的很多州都發佈了外出限制令,禁止餐廳接待顧客堂食。 「威尼斯人」披薩店此前也通過讓顧客打包帶走或者外賣送餐等進行應對,但該店負責人表示「(機器人送餐)將成為新一代無接觸配送」。該服務也受到了顧客的好評。

     

      Starship的相關負責人稱「最近幾週,非接觸式配送的需求迅速擴大」。該公司的機器人從3月下旬開始在首都華盛頓的食品店被用於送貨,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則開始被用於配送珍珠奶茶。

    

      中國的初創企業小馬智行(Pony.ai)將於近期在加利福尼亞州啟動用自動駕駛汽車配送食品的服務。該公司將與當地的食材網購企業等合作。將使用10輛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送貨到府服務。在美國等地,將貨物送到消費者家門口的「最後一英里」物流活用自動駕駛技術的動向十分活躍。因為有助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該服務正在加速推廣。

       

      隨著世界各地非接觸需求的不斷增加,將人工換成機器人的「無人化」案例日益增多。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在人群密集的建築大樓裏,為了防止接觸或飛沫感染,安保機器人開始被用於消毒工作。

    


      日本機器人開發企業Mira Robotics(川崎市)社長松井健表示「法國和新加坡等國家有很多人諮詢能否用機器人除菌」。

   

      Mira公司開發了帶有機械臂、可遠端操作的機器人「ugo」,自3月以來,該公司已從日本國內外接到5件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洽談請求。松井社長表示「我們正在推進可支援消毒工作的開發」,2020年度計劃生産10台並進入量産的準備。

   

      日本機器人開發企業ZMP(東京都文京區)為自動行走的安保機器人「PATORO」追加了消毒噴灑功能。可以根據攝像頭和感測器的位置資訊,在室內邊行走邊向扶手等噴灑消毒液。已按客戶的要求快速投入使用。

   

      在相關領域領先一步的是中國。中國的機器人開發本來就很盛行。以新冠病毒疫情為契機,機器人以不接觸人員的方式為醫療體系提供幫助的應用快速擴大。在湖北省武漢市,由機器人在自動行走狀態下代替人工對醫院的隔離病房進行配餐和消毒的例子越來越多。

    

      廣東省深圳市的一家醫院將負責出入人員體溫測量和服務台工作的人工崗位全部換成了搭載AI的機器人。開發這些機器人的深圳市優必選科技公司(UB techrobotics)在産品中使用了攝像頭和感測器,可以對服務台處的患者進行臉部識別,瞬間測量其皮膚溫度。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運用圖像識別技術,每分鐘可為200人測量體溫。減輕了人手不足的醫務人員的負擔。

    

      小型無人機也開始被用於配送醫療物資。

  

      2月份,總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迅蟻用無人機為紹興市的多家醫院配送了檢測試劑盒。據稱,無人機適合配送重量輕的急用物品,與普通地面配送相比,可大幅縮短時間。該公司在山區等人口稀少的地區開展了無人機郵寄業務,2019年底獲得中國政府批准,可在城市地區飛行。此次是首次投入實用。

   

      機器人或進入新的普及階段

   

      傳統機器人主要用於工廠等封閉空間,由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進行操作。近年來,搭載AI的機器人陸續問世。在醫院、車站、辦公室、餐廳等人員擁擠的場所與人類共處一個空間的「服務機器人」也逐步投入實用。新冠病毒危機下,因搭載AI而變得更加聰明的機器人在社會中將更為普遍。機器人或將進入新的普及階段。

    


      由於人手短缺等因素,服務機器人市場原本就有望擴大。日本研究機構富士經濟(東京都中央區)在新冠危機爆發之前發佈的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將增長至約4.5萬億日元,達到2018年的約2.6倍。

   

      對此起到重要拉動作用的是物流和搬運用途。隨著網購需求的不斷增加,倉庫使用的無人搬運車(AGV)的增長備受期待。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日本子公司(BCG Japan)推算,由於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大量退休等原因,到2027年,日本國內的司機缺口將達到約24萬人,配送機器人的增長備受期待。可以幫助餐飲店及醫院等節省人力的配送機器人有著廣闊的利用前景。

   

      機器人普及面臨的課題是成本。日本森TRUST公司摸索活用機器人來彌補日本國內的人力不足,但採用自動駕駛技術的機器人「每台售價超過100萬日元」(相關人士)。投資回報難以預測正成為機器人普及的障礙。

     

      就服務機器人而言,重要的是能否抓住消費者的需求,並快速投放市場。日本企業和中美企業將在該領域展開競爭。中國在新冠危機下,優先考慮消毒及配送等「無人化」優勢來引進機器人的情況越來越多。中國産品將通過量産來降低成本,估計競爭力也會隨之提高。要避免在競爭中落後於人,日本企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支援,讓機器人投放市場更加容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藥文江、松元則雄、渡邊直樹,矽谷 佐藤浩實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