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買網路時代(4)網上接中國企業訂單

2016/11/07


  中國人通過網路購買海外商品的跨境電商正在向企業間交易(B2B)擴大。

  「不能忽視中國市場,要加緊應對」,運營B2B網站的日本Raccoon公司董事阿部智樹(36歲)這樣對員工説。日本出口採購英文網站「SD export」從2016年夏季開始支援中文。目前的中文內容僅有公司介紹等資訊,但今後將擴大至商品資訊和交易頁面。

  如此著急推出中文版有其背後原因。因為進駐該網站的多家企業不斷接到來自中國企業的訂單。其中,日本雜貨企業Ryukodo面向中國的銷售額已佔海外銷售的30%。「山東聊城是哪兒?」,營業課長大塚聰一(48歲)第一次從聊城的零售店接到訂單的時候曾疑惑地表示。但如今這家聊城的小店已成為公司的「老客戶」之一,每1~2個月都會訂購招財貓等數十萬日元的商品。

Raccoon公司開設的中文網頁

  利用跨境電商的話,貨款回收和發貨業務可全部委託給網站運營公司。對於擁有約90名員工的Ryukodo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説,「像國內交易一樣出口商品」是個增長良機。

  9月,經營樹脂印材及筆尖的日本材料廠商山八化學的社長遠山泰廣(48歲)在參加上海的辦公用品展會時小聲嘀咕:「應該把重心從展會轉向電商了」。與10年前相比,來展會的採購商少了一半。包括國際路費等在內,每次出展的費用超過了100萬日元,企業負擔越來越重。

  而山八化學2年前在阿里巴巴B2B網站「Alibaba.com」上開設的網店交易額卻在穩步增長。開店費用每月只需要13萬日元,每週會接到5個左右的洽談訂單。

  雖然跨境電商極具吸引力,但「要想成功也並非易事」,日本藥妝店麒麟堂控股的中國法人總經理平野政廣(51歲)敲響了警鐘。麒麟堂從3年前就進入了跨境電商領域。據悉,不少日本企業為了迎合中國採購商,大量銷售和生産熱銷商品,獲取短期利潤。但需求高峰過後,就只能低價銷售積壓庫存。

  隨著兩國企業不斷加強合作,中國人網路爆買的現象仍將持續。  (全文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島大介、堤正治、村松洋兵、花井悠希、木寺桃子、柴田奈奈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