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日本的郵輪減少,因為中國遊客變了目的地
2019/03/28
從海外出發停靠日本的郵輪出現減少。預計日本國內10個主要港口2019年1~6月的合計郵輪停靠次數為667次,同比減少3%。主要原因是停靠博多港(福岡市)等九州北部港口的中國郵輪出現減少。一方面,橫濱港和神戶港的停靠需求則出現擴大,郵輪停靠地的分散現象越來越突出。
![]() |
日本觀光廳的數據顯示,2017年訪日郵輪的停靠次數達到2013次,創歷史最高紀錄。2018年為1913次,時隔5年同比下降。針對佔到郵輪整體停靠次數約7成的10個主要港口,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調查了2019年1~6月停靠次數的預期。
停靠次數明顯減少的是排在第3位的長崎港。長崎縣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佔郵輪旅客一半以上的中國人的出行目的地發生變化」。過去從上海出發停靠長崎港的大型郵輪很多,但「經常聽説最近似乎轉向了東南亞」。
在中國國內,隨著出境遊客急劇增加,不斷建設可停靠郵輪的港口。中國南部城市廈門成為新的大型郵輪停靠站點。長崎縣方面認為,「(中國遊客乘坐郵輪的)需求似乎開始向距離相對較近的東南亞轉移」。
![]() |
日本郵船公司的「飛鳥2號」郵輪 |
博多港一直以來都是從中國出發的郵輪的停靠地,積累了人氣,但停靠次數預計也將減少17%。隨著需求擴大,越來越多企業涉足郵輪業務,郵輪企業之間的價格競爭也日益激烈。盈利情況出現惡化的部分企業退出了九州航線,這也被認為對停靠次數産生了影響。
那霸港和平良港等沖繩的港口則繼續表現堅挺。靠近廈門港似乎成為沖繩港口的利多因素,從廈門出發的郵輪佔1~6月在那霸港停靠郵輪的2成。
橫濱港對中國出發郵輪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停靠次數預計將增長41%,在10主要港口中增幅最高。「哥倫布」、「信天翁」等歐洲出發、環遊世界一週的長期大型郵輪相繼開始停靠橫濱港。此外,在神戶港停靠的環遊世界一週及環遊太平洋的大型郵輪也出現增加,預計停靠次數將增加18%。
![]() |
離開大阪港的郵輪 |
了解訪日郵輪市場的JTB綜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員早野陽子分析稱,「由於競爭激化,部分停靠九州北部港口的郵輪轉移到東南亞和歐洲」。其指出,「在日本國內,停靠地將愈加分散」。
2018年的訪日郵輪旅客人數為245萬人,日本政府希望增加郵輪的停靠,提出到2020年增加至500萬人的目標。在訪日郵輪市場整體呈現調整局面的背景下,擁有港口的自治體的吸引遊客能力今後將受到考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