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溫泉「治癒」亞洲

2019/04/22


  日式溫泉和洗浴設施正在亞洲普及。日本企業等加速進入中國大陸和台灣市場,同時還開始在東南亞開店。背景是隨著訪日外國人的增加,各國對日本洗浴文化的親近感不斷增強。世界溫泉市場規模到2022年預計比2017年增加近4成。由於有些地方政府把溫泉和洗浴設施作為旅遊資源來吸引投資,運營業者的競爭也日益激烈。

     

日本極樂湯在中國運營的洗浴設施還設有穿泳裝進入的浴池(吉林省長春市)

      

  在日本運營約40處洗浴設施的極樂湯控股1月底在中國吉林省長春市開設了「超級浴池」(長春市歐亞溫泉館)。加上上海、武漢和青島等地的直營和加盟(FC)店,該公司在中國總計運營8家店舖。2019年內將在上海和蘇州等地新開6家店舖,增至總計14家店舖。

     

  長春市設施的面積為1.45萬平方米,設有桑拿浴和岩盤浴等,還有休息區和餐廳等,門票為每人平均108元。有顧客在網上評價稱,噴出熱水的泡泡浴的按摩很舒服。

    

  為了使水質像日本的熱水一樣順滑,極樂湯從日本引進了將硬水變為軟水的特殊設備。中國的自來水是富含礦物質成分的硬水,與主要為軟水的日本不同。極樂湯控股的董事鈴木正守表示,「(使用中國的水)洗髮精不容易出泡沫」。

    

    

  此外,中國企業也在涉足溫泉業務。從事溫泉開發諮詢的重慶箱根溫泉産業發展集團由喜愛日本溫泉的經營高管創建,一直在北京和天津等地開發具備露天溫泉、炭酸泉和藥泉等多種浴池的設施。該公司表示,2018年全年參與了70個項目,創歷史新高。此外,還邀請日本設計師等擔任顧問,正在提高經驗。

      


        

  不僅是當天往返的設施,把溫泉變為住宿設施核心賣點的事例也在增加。日本星野集團2019年夏季將在台灣台中市的溫泉勝地,開設總計有50間客房的溫泉渡假村「虹夕諾雅 谷關(HOSHINOYA Guguan)」,客房內配備有半露天浴場。這是該公司首次進入華人圈(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將利用被山懷抱的地理位置,設置泳池和散步路。該公司表示,「採取了能令人放鬆的設計,例如在大浴場裏設置入浴後的休息區等」。

       

  在台灣東北部的宜蘭縣,福泰飯店集團2018年5月與日本山形縣合作,開設了採用日本設計風格的溫泉酒店「山形閣」。此外,美國酒店巨頭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也於2017年9月以「威斯汀(Westin)」品牌開設了帶有溫泉的酒店。  

       

極樂湯在中國運營的洗浴設施還設有露天浴池和岩盤浴(上海市)

          

  為了吸引遊客,台灣正在加強開發支援。有統計顯示,獲得補貼的溫泉運營商2010~2015年達到125家。

    

  據稱以溫泉和大浴場作為賣點的住宿設施在氣溫下降的冬季迎來需求增加。但在全年都高溫多濕的東南亞,運營業者也在出現。

  

  在泰國和柬埔寨等地運營SPA設施的泰國上市企業Siam Wellness Group於2016年在曼谷開設了具備岩盤浴和榻榻米休息室的溫泉設施。

  

  而在新加坡,日資企業2016年開設了「湯之森溫泉&SPA」。SPA研究家丸山智規表示,「即使是炎熱的國家,浴池也能讓人痛快地流汗。以富裕階層為中心很受歡迎」。

   

  從事健康相關調查的全球健康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統計顯示,世界溫泉市場(包括浴池、住宿和餐飲等)2017年為560億美元。以中國為中心,設施不斷增加,比2013年增加了約1成。到2022年預計達到770億美元,按地區來看佔到5成以上的亞洲和太平洋將成為拉動增長的火車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大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