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音樂商想靠TikTok打造爆款神曲
2021/07/26
大型音樂唱片企業正在與短視頻APP「TikTok(抖音國際版)」合作,打造催生熱門樂曲的新機制。美國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讓TikTok用戶免費使用所有樂曲來製作視頻,借此向年輕人推廣樂曲。索尼集團的目的則是復興日本音樂。在新冠疫情導致現場音樂會減少的背景下,這些企業計劃向全球12億TikTok用戶推銷自己的音樂。
「深夜在東京6疊半的房間裏做了個夢」。打開TikTok,伴隨著yama演唱的《宣告春天》,玩遊戲的視頻以及女性化粧視頻等接二連三地出現。使用這首曲子作為配樂,上傳的視頻數量達到27萬個。TikTok點燃了星星之火。公開約9個月後,《宣告春天》在音樂發佈服務上的流媒體播放量就超過了1億次。
![]() |
在索尼音樂唱片公司(Sony Music Labels)負責yama業務的藤原慎太郎表示,「影響力之大讓人驚訝」。索尼音樂唱片以前都是通過合作推廣(tie up)、現場演出等投入鉅額宣傳費的方式來擴大樂曲的人氣。為了以不同的方法來宣傳,各大音樂企業正在探索新的打造「爆款」的方式。
美國環球音樂集團與運營TikTok的北京字節跳動科技簽訂了原則上提供旗下歌手和作曲家等所有樂曲的合約。TikTok用戶可以使用從皇后樂隊(Queen)、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等人的樂曲中截取而來的30秒左右的音源,隨意製作並發布視頻。
![]() |
TikTok(抖音國際版) |
美國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Music Group)也擴大了授權合同,增加了提供樂曲的數量。
這些音樂企業的目的是跨越國境催生熱門樂曲。據推算,TikTok的月度活躍用戶達到約12億人。音樂企業讓主要年齡在10~20多歲的TikTok用戶使用本公司的樂曲製作視頻,通過這種方法推廣樂曲。據字節跳動介紹,在TikTok上流行的樂曲中,有15首曾登上2020年美國公告牌榜單首位。
YouTube是由音樂企業或歌手上傳視頻,讓用戶搜索並觀看。而TikTok是讓用戶自己上傳視頻並觀看。因為播放的視頻是根據用戶的喜好由演算法決定,所以即便樂曲知名度較低,也有很多機會讓用戶聽到。一旦受到追捧,短時間內觀眾人數就會擴大。
新老樂曲都能成為熱門
普華永道諮詢(PwC Consulting)的合夥人原田雄輔指出,「音樂可以輕鬆跨越語言障礙」。由於網路的普及,人們可以輕鬆欣賞到全世界的音樂。不管是新歌還是老歌,都能成為熱門。近年來,竹內瑪利亞的樂曲等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流行音樂風靡全球。
索尼音樂娛樂(SME)瞄準的是讓熱門樂曲再次流行。最近增加了TM NETWORK樂隊和Rebecca樂隊等上世紀80年代以後活躍的歌手的5.3萬首樂曲,TikTok用戶可以隨意使用9萬首日本樂曲。通過讓年輕人了解過去的熱門樂曲,擴大粉絲群體。
![]() |
百代唱片公司(EMI Records)的岡田武士表示,「預測熱門樂曲比以前更加困難」。原因是,即便音樂企業提供了樂曲,使用哪首樂曲也要由用戶決定。TikTok在7月7日啟動了一項活動,徵集演唱日本音樂團體「美夢成真(DREAMS COME TRUE)」樂曲的視頻。吸引用戶使用樂曲的策略也很重要。
可用於獲取二次收益
與TikTok合作並不僅僅是為了推廣。環球音樂通過此次簽約可以獲得授權費及按照樂曲播放次數獲得使用費。消費者對樂曲的二次利用大都不是出於營利目的,難以從中獲取收益。索尼音樂娛樂美國法人的首席執行官(CEO)羅布·斯丁格表示,「(在日本以外)通過社交網站和遊戲等每年獲得約4億美元收入」。
另外,TikTok還成為發掘新藝人的場所。據字節跳動透露,2020年全世界超過70組源自TikTok的藝人與大型唱片企業簽下大合同。
此前,音樂企業的現場音樂會是粉絲和新藝人的接點。新冠疫情下難以舉辦現場活動,據美國普華永道(PwC)測算,2020年全世界的現場音樂會市場規模降至2019年的4分之1左右。TikTok成為音樂企業和宅在家中的消費者交流的渠道。
TikTok被批評有可能洩漏個人資訊的問題也有所好轉。美國總統拜登6月撤銷了川普對TikTok的禁令。TMI綜合法律事務所的律師大井哲也認為「音樂唱片企業僅僅是提供樂曲。即使發生資訊洩露也不用承擔責任」。
音源成為投資對象
音樂産業此前通過技術革新不斷轉變結構。1877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隨著免費收聽的收音機問世,1930年代唱片的銷售下滑。80年代索尼把便攜播放機Walkman和CD商品化,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收聽音樂,音樂的媒介變成了以CD為中心。
90年代在音頻文件MP3問世後,非法上傳成為問題。隨著2003年美國蘋果推出iTunes Store,音樂發佈服務成為主流。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分析,2020年的全球音樂市場將比2019年增長7%,達到216億美元,呈現出復甦趨勢。
眼下音源業務正不斷擴大。社交網站和遊戲等,音樂收入的來源已變得多樣化,樂曲權利由於長尾效應而成為盈利手段。鮑勃·迪倫的樂曲著作權交易額超過3億美元等,音源的價值上漲,正成為投資對象。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藤生貴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