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漲價或讓日本6大車企少掙1萬億日元

2021/07/27


  用於提高汽車環保性能的材料的價格正在上漲。用於車載電池的鋰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包括銅等在內,原材料漲價可能拉低日本6家汽車企業本財年利潤1萬億日元。「環保材料」在中期出現上漲的可能性被指出,這成為脫碳化的阻礙之一。

    

  在原材料之中,明顯上漲的是用於車載電池的稀有金屬。以鋰為例,成為指標的中國炭酸鋰價格目前漲至每噸約8.8萬元,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鈷也上漲8成。有分析認為,隨著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供求將趨於緊張。

      

      

  用於線束和馬達的銅的價格上漲5成。電動汽車的用銅量增至汽油車的2~3倍。在汽油車上用於廢氣處理設備的催化劑的貴金屬銠在1年裏漲至2倍,與5年前相比達到30倍。中國等地的汽車廢氣排放限制加強,銠的需求出現激增。

     

  用於車身等的鋼材價格也受到鐵礦石漲價影響,呈現上漲態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日本國內6家汽車廠商預測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原材料價格對合併營業利潤産生影響的金額(一部分為高盛證券的估算),達到約1萬億日元。相當於利潤整體的3成。

         

    

  豐田的利潤可能下降4400億日元,相當於本財年預期營業利潤的18%。本田的利潤可能下降2500億日元,相當於本財年預期營業利潤的38%。本田的專務董事竹內弘平表示「原材料價格走高並非暫時性的」。還有汽車廠商的高管表示,要維持競爭力「難以提高汽車售價」。

   

  海外汽車廠商通常不披露業績預期,但美國通用表示,原材料價格走高將導致全年數十億美元的成本增加。美國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統計顯示,美國生産的汽油車每輛的平均原材料費在5月為3600美元,達到2020年同期的2倍。

      


          

  原材料價格走高的影響在中期也將成為擠壓汽車廠商業績的因素。各家廠商計劃大幅增産電動汽車。有估算顯示,純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達到2300萬輛,是2020年的10倍。有觀點認為,如果各廠商一齊增産純電動汽車,稀有金屬等的供求將趨於緊張,價格將居高不下。

  

日産的純電動汽車「聆風(Leaf)」

     

  原材料價格走高對汽車以外的産業也將造成打擊。大金工業估算稱,由於用於空調換熱器等的銅的價格上升,本財年的成本將增加535億日元。松下也認為將導致500億日元規模的利潤下降。

             

  企業如何採取對策盡可能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受到考驗。日産和特斯拉等正在開發不使用鈷也不會導致續航距離下降的車載電池,力爭數年以內實用化。豐田和大眾等通過確保鋰權益、或向開採項目提供資金等,開始建立穩定的採購體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