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用稀有金屬上漲,中國會減供嗎
2023/07/28
用作半導體材料的稀有金屬鎵的價格正在上漲。掌握全球産量9成以上的中國表示從8月起實行出口管制,採取許可制度。由於供應停滯的預期,歐美市場的指標價格上漲了約2成。甚至出現了實際交易價格上漲至2倍左右的案例,同樣將採取管制的鍺的價格也在緩慢上漲。今後中國的措施對半導體産業的影響受到關注。
鎵上漲18%
中國7月3日表示,自8月開始用於半導體材料的鎵等相關産品的出口實行出口管制,採取許可制度。英國阿格斯媒體(Argus Media)的數據顯示,對歐美市場出口的鎵的指標價格(中心值)截至7月20日為每公斤332.5美元,與管制措施公佈前的6月底相比上漲18%。
![]() |
鎵被用於面向獲諾貝爾獎的藍色發光二極體(LED)等的半導體材料。此外,與作為半導體材料屬於主流的矽相比,具有能抑制電力損耗的特性,因此,作為承擔純電動汽車(EV)和智慧電網等的電力轉換的功率半導體的新材料,也備受期待。如果供應受限,可能會對生産成本的上升和新一代半導體的開發造成影響。
「諮詢的人很多。中方的庫存也不多,無法馬上備貨,有些情況下,鎵交給終端用戶的價格翻了一番」,在日本半導體相關商社Wing (東京港區)負責鎵業務的尉遲若旭這樣説。
住友商事全球經濟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本間隆行表示,「如果8月以後出現無法獲得許可等事態,行情也有可能進一步做出反應」。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統計顯示,中國的鎵的年産量為540噸左右,佔世界份額的98%。在中國以外,生産僅限於日本和南韓等。在日本國內,基於回收利用的供應也較多,但可利用的數量有限,因此來自中國的進口不可或缺。
![]() |
從作為製造半導體材料和PET塑膠瓶時的催化劑的鍺來看,面向歐美市場的價格(截至7月13日)漲至每公斤1390美元左右,比管制措施發佈前上漲4%。日本能源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佔全球精煉鍺産量的6~7成。
美國半導體産業協會(SIA)的數據顯示,5月全球半導體産業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1%。各半導體企業紛紛啟動去庫存,原料需求並不強勁。但是,為了應對半導體材料供應減少的風險,採購力度正在增強。
為反制美國?
美國在2022年秋季以後嚴格限制尖端半導體的對華出口,日本也在7月23日加強了半導體相關的出口管制。中國的此次措施被認為在很大程度上屬於對美國和日本等國的出口管制的反制。
中國強調此次措施並非數量限制和禁運,因此8月以後出口是否會實際減少還不明朗。三菱化學集團回應稱,「現階段對採購並未産生影響,但8月以後的影響不明,將繼續努力收集資訊」。此外,住友化學也表示「將關注動向,努力收集資訊」。
![]() |
資料圖(Reuters) |
除鎵和鍺之外,對中國依存度高的材料也很多。在用於超硬工具的鎢中,中國佔到礦石産量的8成,而在稀土方面,中國也佔世界産量的6成。日本金屬商社ADVANCED MATERIAL JAPAN (東京千代田區)的鐵合金部部長松村洋表示,「現階段看不到對於尚未傳出管制措施的其他材料價格的影響」。
對中國來説,如果過度減少供應,尋找替代供應商和轉向替代材料的趨勢將加強,存在失去市場的風險。2010年由於稀土的出口管制,減少對中國依賴度的趨勢加強,此前佔日本進口90%左右的中國的比例目前已降至60%。東京大學的教授丸川知雄認為,「還存在被進口國起訴到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風險,不會那麼嚴格地減少供應」。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荒川信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