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衝擊的虛實,美國貿易之痛被誇大
2023/07/11
小竹洋之:6月28日,美國芝加哥,尋求連任的拜登總統發表演講,推銷了自己的經濟政策「拜登經濟學」。他充滿自信地表示,通過鉅額財政刺激提振美國經濟,自2021年1月上任以來創造了1340萬個就業機會。
雖然拜登把前總統川普的大規模減稅批評為「失敗」,但美國的産業和貿易政策的保護主義色彩並未改變。美國調查公司歐亞集團的David Boling表示,「對貿易自由化的懷疑態度日趨明顯」。
事實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代表戴琪把推進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為首要任務的自由貿易稱為「通往底層的競爭」,指出這助長了不公正國家的搭便車和剝削,使美國的就業和供應鏈變得脆弱。
現政府和前政府共同的論調
值得關注的是拜登政府和川普前政府共同的貿易觀。那就是從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與美國就業減少之間找出因果關係的「China Shock(中國衝擊)」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教授David Autor等人發表的研究成果産生明顯影響。
英國經濟學家David Ricardo等人的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各國應專注於比較有優勢的産業,通過相互買賣産品,可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而現實情況是,從衰退産業向增長産業的勞動力轉移等無法順利進行,學歷、技能、收入低的勞動者容易遭受痛苦。
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美國也成為受到進口打擊的地區,面臨失業增加和工資下降。David Autor等人估算稱,美國在1999~2011年喪失近100萬個製造業就業機會,全部行業減少200萬~240萬個就業機會。
「中國衝擊」被認為在2010年左右達到頂峰,目前仍在動搖美國。最新估算顯示,美國在2001~2019年失去的製造業就業機會的約6成可以用相關影響加以解釋。
在美國的川普前政府中,總統貿易顧問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羅斯很早就接受了「中國衝擊論」。把貿易斷定為「騙子享受不成比例恩惠的零和遊戲」,並將「中國衝擊論」視為把高關稅政策具體化時的一個方便好使的理由。
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4月的一次演講中也提到「中國衝擊論」,將把這種論調用於武裝「Modern Trade Agreements(現代貿易協定,即不追求關稅自由化、而是重視數字交易的規則、勞動和環境保護)」等理論。
負面影響與正面影響相抵消
「中國衝擊」的實際情況在美國一直被低估,這是實情。不僅是勞動力市場調整的延遲導致就業和收入減少,還會導致房價下跌、結婚率低迷、技術創新停滯,甚至是民粹主義抬頭,這些研究的積累都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