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進玉米「脫美國依存」

2023/10/10


      玉米的國際指標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下跌,處於2年零9個月以來的低點。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中國,巴西産玉米的進口激增,美國玉米的存在感下降。美國玉米2023~2024年度基本已確定將會豐收,這也在拉低行情。

 

美國的玉米田(REUTERS)

 

       芝加哥期貨價格在8月下旬跌破5美元/蒲式耳的節點。在919日一度跌至4.6美元區間,創出202012月以來的最低,之後也徘徊在低位。美國玉米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下降,這成為芝加哥行情的負擔。其背景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國中國的購買減少。

  

 

        金融資訊公司Refinitiv通過海上運輸船推算的中國進口數據顯示,8月美國玉米的進口量僅為24萬噸,比接近150萬噸的20228月下降了83%。另一方面,中國在20228月沒有進口巴西玉米,今年8月的進口量增至58萬噸。從中國20239月的玉米進口量來看,截至28日,巴西産為122萬噸,美國為7萬噸,差距擴大。

 

       中國轉向巴西玉米有兩個原因。一是隨著豐收,巴西玉米的價格競爭力增強。二是「中國為了增強糧食安全而推動進口國多樣化的動向正在産生影響」(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阮蔚)。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在玉米進口方面幾乎完全依賴美國和烏克蘭。以中美對立加劇和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長期化為契機,轉向了減少對兩國依賴的方向。

 

       美國農業部(USDA)利用衡量市場集中度的「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HHI)對中國玉米進口量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巴西玉米崛起的背景下,出口國之間的競爭在2022~2023年度同比增長22%

 


       美國産玉米份額的下降與10年前大豆的情況如出一轍。隨著中國需求擴大而迅速增加大豆生産的巴西在2012~2013年度以後從美國手中奪走了大豆出口首位寶座。阮蔚認為「在玉米領域,美國産的份額今後也將繼續下降」。

 

       在美國,天氣影響帶來的行情已經結束,正在迎來供求因素對價格産生的影響加強的供求行情季節。美國農業部預計稱,2023~2024年度美國玉米産量將迎來大豐收,産量僅次於2016~2017年度,達到歷史第二大。再加上低迷的出口,供過於求將進一步加劇。

 

       也有觀點指出,「今後巴西玉米的出口攻勢將緩和,美國玉米容易迎來買入」(日本Green County的代表大本尚之)。這是因為巴西位於南半球,與美國的收穫季節不同,6~7月收穫的二茬作物(冬季作物)的出口即將達到高峰。不過,巴西玉米仍將繼續出貨至年底,美國和巴西的市佔率之爭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日本的畜産農戶使用配合飼料,需要進口幾乎所有的原料穀物,其中大部分是玉米。圍繞對華出口的競爭激化,導致玉米價格下跌,也具有給日本帶來「漁翁之利」的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