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EV銷售放緩,鋰價或持續下跌
2024/01/11
純電動汽車(EV)所必需的電池用鋰的價格正在持續下跌。在供應增加的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的銷售比預期放緩,供求平衡正在被打破。很多觀點預測2024年也將維持相同走勢。
在中國,鋰(碳酸鋰)的交易價格(中間價)近期為每噸9萬人民幣左右,比1年前下跌約8成(英國調查公司阿格斯媒體)。價格曾在2022年11月達到高點附近,之後迅速下跌。
![]() |
曾有觀點認為,在電池原材料中,鋰的短缺風險尤為突出,將以美國特斯拉為中心展開爭奪戰,但2023年純電動汽車銷售呈現出增速放緩的局面。
中國的放緩尤為明顯。歐美媒體報導稱,中信期貨有限公司的預測顯示,2024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944萬輛,比前一年增加25%,但與2022年的增長89%、2023年的增長31%相比,速度放緩。
![]() |
中國的EV銷售呈現減速跡象(REUTERS) |
在美國,純電動汽車銷售所需的天數為82天,比汽油車(64天)要長,2023年10月的庫存增至上年同期的6倍(美國汽車網站CarGurus)。一年前曾出現純電動汽車更快賣出的動向,但隨著汽油價格穩定在每加侖3美元水準,即使把補貼考慮進去,純電動汽車的競爭力也在下降。
另一方面,鋰礦企業在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仍繼續增産。世界第二大生産國智利的大型企業SQM的2023年7~9月財報顯示,在利潤大幅減少的同時,鋰的銷量大幅增加。該公司表示,「在亞洲,鋰庫存過剩和新增供應將在短期內帶來價格下行壓力」,但在此情況下也沒有考慮減産。2023年12月曝出了聯合收購澳大利亞鋰公司的計劃。
著眼於未來的跨界企業也相繼進入這一領域。美國大型石油企業埃克森美孚宣佈,在2027年之前開始生産鋰,到2030年使年産量可滿足超過100萬輛EV的用量。
焦點是使用被稱為「直接鋰提取法(DLE)」的新技術。這種技術用過濾器過濾從地下抽取的鹽水,與鹽水在陽光下濃縮或開採礦石的傳統方法相比,可節省時間和成本,還能減輕環境負擔。
雖然在實用化方面存在課題,但DLE被稱為鋰的「遊戲規則改變者」,今後也有可能會促進新競爭者加入。
多數分析師認為,鋰的供需失衡和價格下跌在2024年將持續下去。有預測稱,澳大利亞和南美的增産將使全球供應量增加40%。美國高盛認為,「過剩量將達到相當於需求的17%的水準」。
雖然目前供過於求的局面仍在持續,但很多觀點預測,虧損的礦山將縮減生産,供需將再次緊張。但對於時間的看法存在分歧,有的認為是2025年,有的認為是2028年。雖然短缺風險緩解,但去碳化行動可能會再次加速純電動汽車的普及,進而導致鋰的供求緊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下真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