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改變「工作狂」形象?
2015/02/23
![]() |
在日本,法律規定的勞動時間上限為每天8小時,每週40小時,如果超過法定時間,企業必須向員工支付加班費。白領免時限制度的特點是,沒有加班費,企業根據員工的勞動成果支付薪資,勞動時間的長短不影響收入。要引進該制度,各企業的勞資雙方需商定假日和休息時間等事項,並得到員工的簽字同意。
對於適用該制度的職業,報告書中列舉出了金融交易商、分析師、金融商品開發、顧問以及研究開發5種。日本厚生勞動省計劃將廣泛聽取企業的意見,進一步擴大職業種類,在今年夏季再次召開勞動政策審議會,年內敲定適用範圍。適用對象為專業性較高、勞動時間與勞動成果關係不大的職業。廣告文案撰寫人、設計師以及數據分析專家也將成為候補。
在報告書發佈後,有部分企業已開始討論引進「白領免時限制度」。瑞穗金融集團計劃在公司內開展對象業務調查,待法案通過再討論是否引進。三井住友銀行也表示,「將根據法律完善情況進行討論」。如果制度正式通過,野村證券和大和證券也將討論引進該制度。估計匯兌及股票交易員、分析師等職業都將成為對象。
日本大型商社也有意引進該制度,住友商社表示「希望盡可能廣泛應用」。日本厚生勞動省還希望以企業的開發崗位為對象,製藥業也在討論是否引進該制度。武田藥品工業的長谷川閑史會長一直提倡引進白領免時限制度,該公司等大型製藥企業也有可能在研究崗位引進這一制度。
![]() |
日本政府2007年討論白領免時限制度時,計劃以年收入為900萬日元以上的課長助理級別的約20萬人為對象。此次由於提高了年收入標準,並且進一步限定為專業職務,日本厚生勞動省一位官員表示,「(適用對象)將遠遠少於20萬人」。
日本長時間勞動的情況常年不斷增加,與歐美相比,生産效率較低。在企業活動走向全球的背景下,這將是讓工資的確定方式和休息方式接近世界標準的一步。
日本於1947年出台《勞動基準法》,就規定每天工作8小時,現在已經過去近70年。此前以製造業為中心的就業目前擴大至服務産業等,越來越難以單純地將勞動時間和報酬聯繫起來。金融交易和研究開發等崗位在工作上存在繁忙和輕鬆期,由於能力不同,有些人即使短時間也能拿出成果。
從顯示勞動者每小時創造價值的勞動生産效率來看,日本是40美元,在七國集團(G7)中最低,與達到60美元左右的美國、法國和德國相比低30%。原因之一在於長時間勞動,日本每週工作50小時以上的人達到32%,比率很高。
日本的新非計時工資制度力爭消除不必要的加班,高效創造成果。由於存在「助長過度勞動」、「加班費將降為零」等擔憂,方案還引進了為在企業上班時間設置上限等限制長時間工作的對策。安倍晉三政權將改變日本式的勞動習慣列為改革的目標之一,而此次的修改方案將成為試金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