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4日發佈的每月勤勞統計調查(快報值)顯示,2014年每人平均現金工資總額為每月31萬6694日元(按當日匯率約合人民幣16850元),較上年提高0.8%。工資時隔4年轉為增加,增幅創17年來新高。受業績改善和人手短缺的推動,提高工資的趨勢出現擴大。不過,如果與物價漲幅相比,工資增長緩慢,推動消費的力量仍然較弱。
厚生勞動省調查了僱員5人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具體方面,特別津貼為5萬5647日元,增長3.5%。業績良好的企業增加了獎金,作為對員工的回報。此外,相當於加班費的額外工資也達1萬9690日元,增長3.1%。這是因為製造業等企業的加班時間有所延長。
工資出現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日元貶值帶來的企業業績復甦。在2013年的政勞資三方會議上就提高工資的必要性達成協定,這也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推高工資水準的提升基本工資和增加獎金來加強回報員工的趨勢在企業間擴大。
不過,考慮到物價增長率,實際工資下降2.5%。雖然名義工資增長0.8%,但居民消費價格(不含自有住房虛擬房租的綜合價格)上漲3.3%。實質工資的降幅僅次於雷曼危機後的2009年(下降2.6%),創歷史第2水準。
4月將消費稅率由5%提高至8%,再加上貨幣寬鬆政策導致日元貶值,進口産品價格出現上漲。而在將消費稅率由3%提高至5%的1997年,實際工資沒有增減,與上年持平,可見2014年的影響更加巨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