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船運費下跌,上海發往美國降2成
2023/10/11
貨櫃船主要航線的現貨(即時合約)運費下降。上海出發駛往歐洲的貨櫃船運費暴跌4成,跌至約4年來的最低點。駛往美國也下跌2成。在新造船隻相繼完工的情況下,以及新冠疫情帶來的「宅家」特需減少後,需求恢復緩慢。運輸能力被認為今後也將擴大,貨櫃船的運費行情今後或將持續疲軟。
![]() |
發往歐洲的貨櫃船運費跌至4年來低點 |
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29日的1周內,上海到歐洲的現貨運費為每個20英呎貨櫃599美元。與因各貨櫃船運企業宣佈漲價的效果而反彈的兩個月前相比下跌了39%。
發往美國的運費也出現下降,發往西海岸為每個40英呎貨櫃1729美元,下降了11%,駛往東海岸降至2249美元,下降了21%。
![]() |
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供過於求。在始於2020年的新冠疫情導致貨櫃船供應因傢具和IT相關商品等宅家特需而緊張之際,貨櫃船運企業增加了新造船隻的訂單。今年以來,當時訂購的船舶接連完工,運輸能力急劇增加。
![]() |
調查公司Linerlytica的數據顯示,貨櫃船的新造船隻竣工減去報廢等的貨櫃船供應量自4月以後平均每個月凈增加19萬個(換算成20英呎貨櫃)。這比供應充足的2006~2008年和2014~2015年還要高出60%,正在以歷史最快速度增長。
尤其是近年來訂購的新造船隻 ,多為載重量超過2萬個的大型船舶。由於距離長、港口承載能力等條件,這些船隻通常投入亞歐航線,結果歐洲航線的運費下行壓力加強。
新造船隻的完工日趨增加,與此同時舊船的報廢越來越少。一家貨櫃船運企業表示,「很多船東在等待鋼材需求增加,廢鋼價格上漲」。
金融資訊公司Refinitiv的數據顯示,預計貨櫃船的全球運輸能力2023年同比增長8%,2024年同比增長7%。
另一方面,需求則不像膨脹的運輸能力那麼強勁。日本海事中心表示,最新數據顯示,7月從亞洲發往歐洲的海上貨櫃運輸量為149萬7840個(按20英呎貨櫃計算),同比增長6%。儘管連續5個月超過上年,但目前的運費卻在下降。
從發往美國的船隻來看,始於2022年夏季的零售過剩庫存仍未消除,運輸需求疲軟。一家大型貨櫃船運企業表示,「呈現船企之間通過降價來爭搶貨物的局面」。
行業內的警惕感加強,認為「運費正在接近2016年的水準」。當時,貨櫃船陷入供過於求,運費低迷。這種情況引發了世界性的重組,南韓的大型貨櫃船運企業破産,日本三家大型海運企業也決定整合貨櫃業務等。
有觀點指出,在燃料費和人工費等航運相關費用大幅上升的情況下,運費卻出現下降,已低於盈虧平衡點。貨櫃船運企業方面表示,「要想提高運費,只能通過大幅減少運力來縮小供應」。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