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圖解析日本人口問題

2023/05/05


      日本人口不斷減少。預計再過30年將跌破1億人,本世紀內將跌破6000萬人,比峰值時減半。本文通過10個主題觀察日本少子化的嚴重情況。

 

(1)日本人口到2050年代將跌破1億人

 

       日本人口的高峰出現在2008年,為12808萬人,之後持續減少。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的中位推算結果顯示,到2050年代,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人。這是自1960年代以來首次低於1億人。預測到2100年前,日本人口將減少到5000多萬人。

 

 

(2)日本在人口排行榜上名次下降

 

       雖然世界人口的增長在放緩,但仍將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持續增長。1950年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5的日本現在下滑到第11名,預計2050年將下滑到第17名。

 

 

(3)出生率從1970年代開始跌破2.1

 

       人口減少的一大原因是出生率下降。日本的總和生育率(顯示一名女性一生之中生育孩子的數量)自1970年代中期以後,持續低於維持人口所需要的2.12010年代稍有好轉,但目前再次低迷。從母親各年齡段的生育率來看,20~29歲女性大幅減少,30~39歲女性增加,但整體生育率處於較低水準。

 

 

(4)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

 

       在日本,已婚夫婦生育的孩子(婚生子)佔大多數,婚姻與生育的關係很密切。日本人50歲時的未婚率自1990年代以後大幅上升,最近數據顯示,有四分之一50歲男性中有四分之一未婚。已婚夫婦生育的孩子數量過去穩定在2人,而2010年以後跌破2人,趨於減少。

 

 

(5)經濟狀況影響婚姻和生育

 

       少子化的因素之一是經濟原因。從年收入水準來看40~49歲男性已婚和未婚比例,年收入低的群體已婚和未婚比例相當,而年收入高的群體已婚者遠遠高於未婚者。生育也是如此,當問及計劃生育孩子數量比理想孩子數量少的理由時,首先提到的就是養孩子和教育太費錢

 

 


 

(6)日本單親家庭兒童的貧困情況在已開發國家中最差

 

       日本的社會保障支出側重於老年人,育兒相關的公共支援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屬於比較少的。在單親家庭中生活的孩子的貧困率接近50%,在加入OECD的主要已開發國家中,處於最差的水準。在日本,單親家庭的貧困風險極高。

 

 

(7)近來,越是女性參與勞動多的社會,出生率越高

 

       過去,工作女性的比例與總和生育率存在輕微的負相關,有工作女性增加則出生率下降的傾向。1990年代以後這種關係消失,目前出現了越是女性參與工作、出生率越高的正相關。具備了雙職工家庭也容易養育孩子的環境。

 

 

(8)2個M型曲線

 

       過去,日本有很多女性因為結婚和生育而離開職場。按年齡段來看工作女性的比例,呈現出25~39歲下滑的M型曲線。近年,企業等擴充對兼顧工作與家庭的支援制度,育兒家庭女性的勞動參與度增加,M型曲線在消除。另一方面,日本女性跟男性不同,兩極分化為每週工作不到30小時的兼職勞動者每週工作40小時以上的全職勞動者,出現了另一種M型曲線。原因被認為在於,日企員工不得不進行慢性的長時間勞動,丈夫在家務和育兒等方面缺席,很多女性難以全職工作。

 

 

(9)越是非婚生子多的國家,出生率越高

 

       戰後,在歐美各國,非婚生子的比例上升,在北歐和法國已超過一半。日本跟南韓一樣,非婚生子僅為2%左右,在已開發國家中非常低。有一種傾向是,越是非婚生子比例越高的國家,出生率越高。有可能是因為非婚生子多的國家不排斥多樣的家庭形式,具備囊括任何兒童的支援制度。

 

 

(10)在人口減少局面下,經濟能否保持增長?

 

       中長期的經濟增長率可以分解為生産效率、資本、勞動三個要素進行分析。基於經合組織的推算值來計算2000~2019年的平均值,日本是7個主要已開發國家中唯一一個勞動投入拉低整體增長率的國家。雖然由於女性和老年人的就業增加,就業人數沒有大幅減少,但人口減少的壓力很大,並且勞動時間的減少也有很大影響。要想實現高增長,需要通過設備投資增強資本以及提高生産效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