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能否成為比亞迪的下一個增長源?

2023/11/06


  純電動汽車(EV)巨頭中國比亞迪(BYD)正在加緊海外建廠。包括泰國、巴西以及歐洲等的構想在內,計劃在超過5個地點建設工廠。202379月比亞迪的凈利潤創出季度新高,但在國內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能否在世界範圍內建立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生産體制將決定今後的增長。

   

比亞迪的「海鷗」(10月,廣州市)

  

  比亞迪1030日公佈的79月財報顯示,凈利潤達到10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加82%。按季度來看,這是自2002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來的最高水準。銷售凈利潤率也達到6.4%,提高了1.5個百分點。

     

  在中國經濟面臨房地産不景氣、消費低迷等問題,出現減速感的情況下,比亞迪推出多種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抓住了需求。通過車載電池及主要零部件的自産化降低採購成本,推高了利潤。

   

  

  10月中旬,廣州市內的比亞迪專賣店擠滿了帶著孩子的家庭等。銷售人員介紹稱,暢銷車型有「宋」、純電動汽車「海豚」和「海鷗」這3款。在受年輕人喜愛、價格較低的「海鷗」等的拉動下,比亞迪整體的79月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67%,達到約43.16萬輛,與美國特拉斯僅相差約3400輛。

  

 

  雖然勢如破竹,但未來也存在風險因素。在中國國內,由於各廠商的新車攻勢,比亞迪的市佔率觸及天花板。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和PHV等新能源汽車(NEV)的市佔率以20231月的超過35%為頂峰,目前徘徊在逾30%

   

  「在市佔率達到頂峰和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目前的業績能否持續還存在疑問」,美國摩根士丹利也在10月中旬的報告中指出,當前的比亞迪股價比20226月下旬的最高點低3成。

   

  比亞迪為實現今後的增長,積極瞄準海外需求。現在向5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79月海外銷量是2022年同期的4.2倍,達到7.12萬輛。9月在中國以外的銷售比例接近1成,還顯示出在海外構建生産體制的姿態。

       


   

  20229月比亞迪就宣佈在泰國建設首個中國以外的乘用車工廠。年産能為15萬輛,計劃2024年投産。瞄準了豐田、五十鈴等日系車企份額較高、被稱為「日本車大本營」的東南亞市場。比亞迪把日系車企向純電動汽車轉型的速度緩慢視為機遇,展開了攻勢。

    

  2023年7月還宣佈在巴西建設純電動汽車和電池材料等的工廠。項目整體的投資額為30億里爾(約合人民幣43.55億元),將於2024年下半年開始生産。預計還將在智利建立電池的主要零部件正極材料的工廠。

  

  不過,中國汽車面臨的環境非常嚴峻。美國通過了對北美生産的純電動汽車給予稅收優惠的《通膨削減法》。在歐洲,歐盟委員會也于10月上旬針對中國産純電動汽車,開始調查補貼是否阻礙競爭。為了化解海外的這種警惕,設立當地工廠的重要性正在提高。

   

 

  比亞迪考慮在歐洲設立工廠。中國媒體報導稱,比亞迪高管9月在德國車展上表示,為了在歐洲生産汽車,將在年底之前敲定工廠選址。

    

  瑞士瑞銀集團(UBS)在評價比亞迪的純電動汽車「海豹」的性能和成本的報告中指出,「比亞迪正在全面自主生産佔車輛價值4分之3的車載電池、主要裝置、包括印刷電路在內的電子零部件等」。

    

  針對在歐洲生産「海豹」的成本認為,「雖然比中國最多提高10%,但仍比現有汽車企業的同級別純電動汽車最多便宜25%」。

     

比亞迪將加快加強海外銷售(在智利舉行的發佈會、圖片由該公司提供)

     

  要開拓海外汽車市場,離不開當地工廠。這是因為可以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生産性能符合各地需求的車輛。此外,當地工廠在應對雇用等問題時也是必要的。  

          

  豐田、大眾、特斯拉等世界巨頭都走了這條路,比亞迪也開始啟程。當然,圍繞各地的純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其他企業和南韓現代汽車也在加強攻勢。關注的焦點是能否把在中國生産時擅長的低成本供應鏈帶到泰國和歐洲等地。

         

  日本瑞穗銀行商務解決方案部的主任研究員湯進指出,比亞迪要在海外擴大銷量,首先要構建包括生産、銷售、售後服務等在內的供應鏈。已在中國國內確保一定市佔率的比亞迪進入了考驗新增長潛力的階段。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田邊靜 廣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