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觀察(下)去産能緩慢拉低行情
2016/08/10
![]() |
中國鋼鐵業設備嚴重過剩(2014年10月 上海市寶山鋼鐵) |
鋼材價格一旦反彈,急需資金的中小鋼鐵企業就會馬上轉向增産。而地方政府為了優先保障就業也很難去勒令工廠停産。這些過剩鋼材被用於出口,反而延長了鋼鐵寒冬。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前減少産能1億~1.5億噸的方針似乎成了空口號。
日本鋼鐵聯盟的進藤孝生會長表示,「日元升值有利於進口材料進入日本,今後要對進口量及價格保持戒備」。從中國進口的建築用厚鋼板等數量可能增加,這將難免對日本國內廠商的提價産生影響。
![]() |
這對於想通過出口來消減國內庫存的日本煉油企業而言是不利因素。日本石油企業JX能源表示「中國擴大出口成為了市場低迷的原因之一,也會對本公司的出口戰略産生影響。」日本各煉油企業擔憂席捲亞洲市場的中國石油産品將成為拉低日本企業業績的重要原因。
中國製造的存在感尤為增長的是水泥行業, 2015年中國水泥産量居全球之首,達到了23.5億噸,約為日本的40倍。而中國消減過剩設備的動作緩慢,上半年的水泥出口量為約1015萬噸,同比增長40%。
日本宇部三菱水泥的負責人表示,「在與主要談判方新加坡的談判中,對方打出了中國的廉價牌」。日本的各大水泥企業2016年度的協議出口價格較2015年度每噸下降了10%,現價為35~40美元(離岸價格),時隔6年首次出現價格下跌。
富士通總研的主任研究員柯隆表示,「中國討論人事安排的黨中央委員會第6次全體會議(6中全會)將於秋季召開,中國將進入政治季。領導層應該也將放緩導致失業人數增加的經濟結構改革」。同時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對僵屍企業的淘汰也將推遲。中國貿易正在逐漸左右著不少全球産業材料的市場行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