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貿易情況持續引發關注。1~6月的貿易統計顯示,中國以鐵礦石為代表的能源進口量之多引人注目。對政府財政干預拉動需求增加的期待提高,中國經濟結構出現了變化的徵兆。同時,依然存在對中國成為出口廉價商品「通縮工廠」的擔憂。從商品貿易看到的中國經濟是什麼樣呢。
 |
海南的高鐵建設現場(2015年3月) |
「嚴重的擁堵。隨處可見」,這是SMBC日興證券高級經濟分析師肖敏捷從日本回到故鄉西安時的驚嘆。不遠處幾臺建築機械揚起了煙塵。以地鐵建設為首,各種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了交通管制的原因。肖敏捷稱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由於施工引起的交通擁堵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中國政府正著力擴充交通網。3月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提出了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國有企業聞風而動,進行了相關的投資。1~6月中國的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0%以上,城市的房地産投資活躍。
1~6月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為4.93億噸,同比增長9%。對此,日本一家大型商社的人員認為「(作為鋼材原料的)鐵礦石的需求將增加的預期出現了擴大」。同時作為電線的原料,和鐵一樣對於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的銅,其進口量達到了804萬噸,同比增長了34%,為近五年最高水準。對此TUKUSHI資源諮詢公司的董事長渡邊美和表示:「中國正在推進電纜的國産化。」
同時經濟結構改革和環保對策也促進了進口的增加。政府為了消解煤炭供給過剩,在抑制國內煤炭生産。1~6月煤炭的進口量為1億多噸,同比增長8%。同時作為發電燃料,比煤炭對環境負擔較少的液化天然氣(LNG)的進口也在增加,1~6月進口量達1150萬噸,同比增長21%。
中産階層人數的增加,使中國經濟逐步向消費型經濟轉變。受小型轎車減稅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新車銷量也在增加。石油消費旺盛,1~6月原油進口同比增長14%。而汽車輪胎使用的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的進口則大增了4成左右。
日本商社伊藤忠食材經營支援部門的服部秀城部長認為,由於中國肉類消費的增加,拉高了作為家畜飼料的黃豆的需求。1~6月中國黃豆的進口量為約3860萬噸,約為10年前的3倍,是日本全年黃豆進口量的12倍。伴隨著中國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現在中國國內總産值的一半左右已被服務業等第三産業佔據。
雖説如此,中國的資源進口受政府刺激拉動需求的影響,市場基於未來預期的傾向較強。瑞穗證券的高級經濟分析師吉川健治認為:「也存在危險的一面」,這也是事實。國企中也有企業倒閉,民企則苦於膨脹的債務。向消費型經濟的轉型依然在路上。日本綜合研究所的關辰一副主任研究員指出:「就業調整的動向擴散,正引發個人消費的減少」。中國的商品需求也存在風險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