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在中美貿易戰下調整生産體制
2019/01/09
受中美貿易戰餘波的影響,世界車企已開始調整生産體制。瑞典富豪汽車等將生産的一部分從美國轉移至中國。歐美飛雅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FCA)將在美國設置整車工廠。另一方面,豐田所處的立場很難,不得不在中美的夾縫之間保持包括日本在內的平衡。各車企在世界範圍建立了高效的生産體制,但正在因美國川普政府的行動而動搖。
富豪、寶馬美國生産轉到中國
中國汽車企業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富豪汽車決定在2019年內在中國黑龍江省工廠生産高檔轎車「S60」。S60是2018年6月建成的美國卡羅萊納州工廠生産的車型。當初計劃在美國生産,將約半數向亞洲和歐洲出口,但今後還將在中國生産。
![]() |
富豪汽車不得不調整從美國卡羅萊納州的新工廠出口的戰略(REUTERS) |
作為對美國的報復,中國2018年7月將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的關稅從15%提高至40%,歐洲造關稅反而下調。富豪在中國市場與歐洲汽車展開激烈競爭,在此背景下,將在中國推進本地化生産。中國2018年12月表示在2019年1~3月將對美國造汽車的關稅恢復為15%,但富豪沒有改變生産遷移計劃。似乎認為中美緊張將邁向長期化。
富豪還將採取行動應對美國2018年7月對中國造汽車徵收25%額外關稅一事。從中國向美國出口的SUV「XC60」逐步改為從瑞典出口,但成本增加難以避免。
寶馬由於中美貿易戰對業績構成打擊,預計2018財年(截至2018年12月)利潤下降約3億歐元,2019財年利潤預計下降約5億歐元。
寶馬2018年將在美國生産的SUV「X3」的一部分轉移至中國。該公司首席財務官(CFO)尼古拉斯-皮特(Nicolas Peter)2018年11月表示,「將在近期決定哪些車型接下來在中國進行本地化生産化」。從美國向中國出口的「X4」和「X5」等被視為討論的對象。
在中國,X5等由於關稅提高的影響,7月進行漲價,2018年12月又降價,銷售一線持續混亂,似乎希望採取對策。同時,寶馬宣佈討論在美國新建引擎工廠,顯示出對美國政府的顧及。
飛雅特克萊斯勒回歸美國
形成對照的是,飛雅特克萊斯勒彰顯出回歸美國的姿態。將改建一度關閉的底特律的引擎工廠,自2020年起組裝「吉普」品牌的大型SUV。當地媒體報導稱,在此前屬於汽車産業中心的底特律建設整車工廠,是27年來首次。
飛雅特克萊斯勒在小型車停止在美國生産等整合方面領跑,將通過新建工廠來彰顯回應美國政府政策的姿態。美國通用汽車(GM)2018年11月宣佈負責製造銷售低迷的轎車車型的北美5座工廠停産,遭受了在競選綱領中提出創造就業的川普的批評,兩家企業形成對照。
![]() |
貿易戰的餘波還將波及汽車零部件廠商。針對從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零部件的關稅,各零部件企業已開始與車企啟動按關稅增加幅度提價的談判。還不得不採取將出口基地從中國轉為東南亞等應對舉措。
豐田在中日美「3極」分散投資
處於艱難境地的是豐田。豐田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設備投資額達到1.38萬億日元,在雷曼危機以後創出新高。在全世界配合新的設計和開發方式推進工廠翻新、本地化生産的擴大,豐田在千方百計在中美和日本這「3極」之間保持投資的平衡。
豐田本身2017年産量在世界範圍達到約900萬輛。其中,日本佔318萬輛,美國為126萬輛,中國為114萬輛。
在豐田全球銷量4分之1的美國,豐田將與馬自達合作向2021年投入運作的阿拉巴馬州的新工廠投資總計約16億美元。自2020年起,在美國首次啟動混合動力車(HV)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産。
根據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北美新的貿易協定「USMCA」,規定區域內零部件採購比率的「原産地規則」變得嚴格,豐田董事表示:「將擴大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産」。
而在世界最大市場中國,豐田也將展開投資。豐田2017年在中國的銷量為129萬輛,市佔率不到5%。通過在廣州建設年産約20萬輛的新工廠以及天津的工廠增強,豐田希望到2021年使中國整體年産能至少達到170萬輛的規模。還將討論進一步擴大産能,但豐田高管表示:「中美間的投資平衡必須慎重考慮」。
在豐田增加中美投資的背景下,日本國內的定位將動搖。豐田章男社長強調,作為雇用和研發的基礎,死守300萬輛的日本國內産量。即使日本國內銷量僅為150萬輛,也一直通過向美歐和亞洲出口保持國內的生産基礎。但是,美國要求豐田進一步擴大本土化生産,日本國內生産的高檔車「雷克薩斯」等有可能成為靶子。
全球車企都受到中美提高關稅的交鋒和川普搖擺不定的發言影響。如果對日本製造和歐洲製造乘用車的額外關稅成為現實,混亂將進一步加深,全球生産體制有可能不得不進一步調整。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深尾倖生、工藤正晃 法蘭克福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