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車市場走向品牌分化的低增長時代?
2018/12/1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2月11日發佈數據稱,11月新車銷量同比下滑13.9%,降至254萬7800輛。還提出了2018年全年低於上年的預測。下滑尤其明顯的是在品質口碑方面不如海外企業的中國國有車企的自主品牌車。這些車企與豐田和德國高檔車廠商借關稅下調的東風擴大銷售的狀況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時代終結,消費者篩選的眼光正變得越來越嚴格。
1~11月,中國新車累計銷量同比下滑1.7%,為2542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高官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汽車銷量降幅或進一步擴大至3%」,首次明確表示2018年將陷入負增長。中國媒體報導稱,如果今年銷量低於上年,將是1990年以來時隔28年的首次。
僅觀察11月的銷量構成可以發現,乘用車銷量減少16.1%,降至217萬輛。此前一直拉動市場的SUV減少18%,同樣表現低迷。商用車與乘用車相比表現堅挺,增長1.7%,達到37萬輛。
按企業詳細觀察,中國國有車企在與海外車企的合資公司之外涉足的自主品牌明顯陷入苦戰。東風汽車集團和北京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的銷量連續出現2位數的降幅。「即使車載導航儀等免費,消費者也無動於衷」,東風汽車位於廣東省深圳市的一家專賣店這樣表示。
陷入苦戰的原因之一是力爭擴大銷量的海外企業的降價。品牌號召力高的海外企業的汽車變得容易購買,消費者的眼觀也已不僅僅停留在以低價格為優勢的自主品牌上。南韓現代汽車等進行了10~15%的降價,正在增加低於10萬元的與當地車企接近的低價格車。
另外,中國的經濟減速也在産生影響。此前購買低價格車的中低收入階層開始缺乏購買汽車的資金剩餘。
一直保持高增長的當地民營車企長城汽車也幾乎與上年持平,定位為高檔車品牌的「WEY」11月銷量同比下滑4成。當初定為15~20萬元的價位,但出現了實際售價低於15萬元的車型。
「承擔單程機票和高鐵車票」,位於北京市的WEY的專賣店啟動了這樣的促銷活動。意在從市外的廣泛地區吸引顧客,但仍反響平淡。
在外資企業中,表現低迷的是美國福特汽車。有觀點認為與合資夥伴的關係惡化産生負面影響,同時很多聲音指出該公司商品開發能力的低下。
當地民營車企浙江吉利控股集團1~11月銷量增長29%,表現強勁。由於與政府關係密切,被採用為公用車的情況增加。該公司從收購的高檔車企業富豪汽車吸收製造經驗和設計能力,在産品實力方面獲得的評價也在提高。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