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對中國的依賴在加強
2020/05/14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擴大正在對世界汽車廠商的業績構成直接打擊。本田和豐田5月12日發佈的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財報和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的業績預期均明顯的體現出疫情對汽車産業造成的影響。
![]() |
本田在武漢市的合資工廠(4月8日,REUTERS) |
本田對中國的依賴正在加強。5月12日,針對2020財年合併財報(國際會計準則)預期,該公司表示「未定」。這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前景變得難以預料。歐美和東南亞受到持續停産和銷售減少的影響,而中國則成為背後的支撐。在雷曼危機以後,本田在整個財年從未出現過虧損,今後包括二輪車和北美業務在內,中國的銷售動向將成為關鍵。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擴大,變得非常嚴峻」,本田的社長八鄉隆弘在通過網際網路舉行的財報説明會的開頭,帶著嚴肅的表情這樣説。2019年在説明會之前曾舉行「業務方針説明會」,提出了純電動汽車(EV)等的方針,但2020年僅僅簡單致辭。話題也集中於新冠疫情,例如提出按2019財年營業利潤計算將出現約1300億日元的影響等。
在上年財報和本財年預測中,變得突出的是中國的存在感。從上財年來看,2月發佈時預測出現3~5%的營收減少和利潤下滑,但最終凈利潤同比減少25%,降至4557億日元。與此前預期相比減少1393億日元。以中國合資公司為中心的權益法投資利潤減少28%,降至1642億日元,高於營業利潤的降幅(減少13%)。
![]() |
在生産和銷售方面,本田的中國業務2019財年均時隔7年減少,充滿不穩的氛圍,但在數個月後,狀況明顯改變。武漢市和廣東省廣州市的乘用車工廠截至4月恢復滿負荷運轉,5月以後啟動增産。有聲音表示「最終將出現逼近2019年業績(約156萬輛)的勢頭」(零部件公司高管)。
在世界範圍內,自3月下旬起,本田在歐美和東南亞的業務相繼停止,巴西等的工廠重啟大幅推遲。該公司表示全年「未定」的本財年的第一季度(4~6月)業績預計出現相當不理想的結果。在這種局面下,包括乘用車和二輪車在內的在中國的業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業績惡化的可能性很高。
有觀點認為在數年內,本田的中國乘用車銷售將超過美國,但過度依存中國也將帶來經營風險。該公司對第2波疫情擴大等的警惕感強烈。
根據過去的經驗,本田被認為「善於應對不景氣」。在連豐田也在雷曼危機後的2008財年出現最終虧損的背景下,本田在包括2011年3月發生的3·11東日本大地震時在內,一直維持盈利。
在這個意義上,在觀察本財年財報之際,二輪車業務和北美業務也受到關注。二輪車業務的營業利潤率達到14%,一直彌補乘用車的苦戰。而北美業務如今仍佔到營業利潤的近5成。美國和加拿大的生産將分階段重啟,因此今後銷售的恢復速度將成為焦點。
「手頭流動性沒有問題」,本田專務竹內弘平強調稱,即使面臨新冠疫情,財務方面仍然穩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截至2020年3月底為2萬6723億日元,增至缺乏資金實力的2009年3月底的3倍以上。該公司還將通過公司債和現有的融資額度適當應對。不過,即使跨過目前的困境,課題仍然很多。能否在以中國為核心的同時,在投資負擔增加的應對「CASE」(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和電動化)的背景下找到實現增長的頭緒?本田的摸索仍將持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原欣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