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企爭奪軟體人才,左右電動化競爭
2023/05/30
本田計劃到2030年將車載軟體人才提高至目前的2倍,達到1萬人。本田將與印度IT(資訊技術)企業展開合作,增加招聘人數。此外,豐田也將在2025年之前對9000名員工進行再教育,使其轉變為軟體人才。隨著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的普及,汽車的競爭力將取決於軟體,而非硬體。在面臨接近於業務轉型的變化背景下,日本各車企加緊確保專業人才。
本田將與印度研發公司KPIT Technologies加強合作,到2030年將負責本田研發的人才增加1100人,達到2000多人。在本田,目前企業內外共有約5000人負責車載軟體的開發。還將增加自身人才的招聘。
本田計劃自主開發車載作業系統(OS),搭載於預定2025年在北美上市的純電動汽車(EV)上。汽車的「行駛」、「停止」和「轉彎」等關鍵功能的軟體設計將由本田承擔,而編程作業和實際效果驗證等簡單業務將與合作方展開合作。
![]() |
本田2023年秋季將在歐洲發售的EV新款車 |
豐田將在2025年之前鼓勵9000人進行技能重塑(Reskilling),以增加軟體人才。似乎設想讓員工聽講座或掌握編程語言。
豐田將推動現有的生産和銷售等部門員工轉向電動化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新領域。整個集團今後將構建約1萬8000人的體制。
每輛汽車配備的電子控制單元(ECU)過去為數十個,但目前有些車型增加到近100個。純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為了使多個零部件聯動,需要進行精細控制。被稱為「源代碼」的向電腦發出指令的字符串已超過1億行。
使用車載軟體,不僅可實現自動駕駛等車輛的安全功能,還可以向客戶提供車內娛樂功能,擴大服務範圍。
大型汽車企業正在推進車載作業系統(OS)的開發。借助美國微軟的「Windows」和美國蘋果的「iOS」的汽車版等平臺,除了自動駕駛以外,還能統一控制導航等各種汽車功能。像智慧手機一樣,消費者可在購買汽車後通過網路更新軟體、升級自動駕駛和車載設備功能的技術已由美國特斯拉率先採用。
![]() |
據普華永道思略特(PwC Strategy&)預測稱,一款車所需的軟體開發成本到2030年將比2021年增加8成,增至約500億日元。隨著純電動汽車(EV)的全球普及,汽車的軟體領域的重要性正在增加。汽車廠商正在加大軟體投資,爭奪人才的競爭日趨激烈。
軟體開發屬於勞動密集型的一面突出,人員規模將影響軟體的競爭力。全球汽車相關企業也在確保軟體人才方面絞盡腦汁。
美國通用汽車為了吸引IT大型企業流出的人才,將技術部門的薪酬體系提高至與IT大型企業相同的水準。德國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計劃到2023年底將中國的軟體等研發人員增至2020年的約2倍,達到2000人規模。
日本經濟産業省估算稱,汽車行業的高級軟體人才缺口到2025年將達到2.1萬人左右。跨越行業界限爭奪有能力的軟體人才的競爭將日趨激烈。
![]() |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預測稱,車載軟體産生的利潤規模將從2021年的100億美元增至2035年的260億美元。
在重視軟體的汽車製造領域領跑的美國特斯拉正在構建通過網際網路來有償提供高級駕駛輔助功能的類似於智慧手機的業務模式。特斯拉通過軟體銷售提高盈利能力,每輛車的凈利潤約為豐田的5倍。構建將軟體與收益聯繫起來的機制也日趨重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