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EV電池4成依賴中國
2023/08/15
在純電動汽車(EV)材料領域,中國的存在感正在增強。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等對美國特斯拉的1萬3428家推定供應商進行分析後發現,在蓄電池領域,中國企業的佔比達到4成,按國家和地區來看,數量最多。為了確保在經濟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物資,各國已開始加強監管和擴大投資。在稱得上是純電動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材料領域,中國正在逐步掌握主導權。
![]() |
日本經濟新聞與從事數據分析業務的日本FRONTEO共同分析了特斯拉的供應鏈。運用人工智慧(AI),根據該公司的有價證券報告和新聞稿等公開資料,選定了與EV製造相關的5級供應商以內的1萬3428家推定供應商。
部分為政府出資企業
此次按國家和地區對比了按行業分類代碼選定的特斯拉供應商,從鋰離子電池相關供應商來看,中國排在第1位。在總共61家「蓄電池」相關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39%,在42家「有色金屬精煉」(不包括鋁精煉)供應商中,中國企業佔40%,按國家和地區來看,均位列第一。
在102家「無機化學」供應商中,中國的佔比同樣最高,達到33%,由此可見特斯拉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之高。
FRONTEO用最高為10的「Choke Point Score」指數來顯示最終産品製造商對供應商的依賴程度,此次以該指數為基礎,分析了特斯拉的主要客戶。
該指數方面,中國大型鋰加工企業贛鋒鋰業(Ganfeng Lithium)為6.8,大型無機化學企業聯瑞新材(Novoray Corporation)為7.1,鈷材料企業浙江華友鈷業為5.7分,對特斯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企業浮出水面。
![]() |
特斯拉的EV(資料圖) |
對各企業股東的控股關係進行分析後發現,聯瑞新材和浙江華友鈷業分別獲得9%和12%的中國政府的間接出資,可以看到一定的影響力。日本經濟新聞就特斯拉對中國依賴程度高的問題向該公司發出了問詢函,但截至約定日期並未得到回復。
從選定的特斯拉的所有供應商的國家和地區來看,美國企業佔比較大,達到22%,其次是中國企業,佔17%。與美國通用汽車(GM)相比,供應商中的中國企業的比例高出4個百分點。
對中國的依賴可能存在風險。FRONTEO董事山本麻理指出:「最令人擔憂的問題是,中美主導權之爭導致供應鏈斷裂,電池採購變得困難」。EV需要使用數量龐大的零部件,如果特定供應商停止供貨,將無法繼續生産。
中國8月1日對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的稀有金屬鎵和鍺相關産品的出口進行管制。這被認為是針對以美國為中心對尖端半導體對華出口強化限制的對抗措施。如何擴大限制對象取決於中國的考量。
在中美對立日益嚴重的背景下,特斯拉也在著手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度。
特斯拉在美國設立精煉工廠
5月上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舉行的特斯拉鋰精煉工廠動工儀式上,首席執行官(CEO)馬斯克強調:「對EV的擴大起根本性關鍵作用的是車載電池用鋰」。將投資3億7500萬美元,精煉可供100萬輛EV使用的鋰。
![]() |
據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和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鋰儲量份額方面,智利佔比達36%,排在第一。産量的份額方面,也是智利和澳大利亞佔近8成,但在精煉領域,中國掌握6成份額。
特斯拉之前也一直在加強鋰供應鏈。2022年該公司的報告顯示,從美國鋰生産商雅寶(Albemarle)、美國Livent及中國贛鋒鋰業等採購鋰。
贛鋒鋰業與特斯拉2021年簽署3年的鋰供應協議,2022年特斯拉還與澳大利亞Liontown Resources達成5年的長期協議。通過直接協議採購95%以上的原材料氫氧化鋰,甚至自主涉足中國佔優勢的鋰精煉。
5月底,馬斯克3年來首次閃電訪問中國,與多位中國政要等舉行了會談。雖然表現出重視中國的姿態,但背後已週密著手降低風險的政策。
圍繞鋰,中國通過出資世界礦床獲得權益。一方面,美國在《通膨削減法》(IRA)中,作為給予EV稅收優惠的條件,規定電池使用的重要礦物要從美國及友好國家採購等,予以應戰。
日本行動遲緩
日本在相關方面行動遲緩。日本經濟産業省雖在2022年的蓄電池戰略中公佈了2030年需要38萬噸鋰的估算,但尚未採取具體的確保權益的措施及考慮回收利用限制等。除了EV開發,如果在鋰的確保上也行動遲緩,作為日本經濟的支柱的汽車産業的前景將面臨風險。
構建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産全由自身企業一條龍完成的體制對於確保經濟安全保障上的重要物資十分有效。標準普爾全球移動(S&P Global Mobility)的副總監金世鎬表示:「可以穩定原材料價格,提高成本競爭力」。由於投資負擔加重,需要政府和企業一起實現分散風險的合作。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