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EV離擺脫對中國依賴還很遠
2023/11/16
歐盟(EU)開始調查中國對純電動汽車(EV)的補貼等,希望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承擔區域內一部分EV供應鏈任務的英國新興電池企業出現了經營危機。擺脫中國的難度越來越大。
英國新興電池企業AMTE Power于9月底召開股東大會。雖然通過發行新股籌資210萬英鎊的方案獲得通過,但參會的股東表示「只是拖延問題」。
邁向量産的腳步緩慢
AMTE Power于2013年成立,已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面向新興企業的「AIM市場」上市。該公司2022年公佈了在蘇格蘭建設大型電池工廠的構想,但業務持續虧損。在今年7月表示,「陷入(財務)危機。今後需要在幾個營業日內引進解決措施」。
![]() |
歐洲圍繞EV對中國的擔憂越來越強(英國貝德福德郡) |
在英國,1月提出建設巨大電池工廠「Gigafactory」的Britishvolt已經破産。儘管AMTE通過此次增資得以喘息,但如果不建立業務並確保銷售額,將再次陷入資金週轉困境。
歐洲企業在車載電池業務方面嚴重落後。南韓SNE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份額由排名前二的中國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南韓LG能源解決方案佔據一半,前五名中沒有歐洲企業。
在金屬箔上塗佈礦物混合物製成電池,需要跟歐洲企業擅長的內燃機車不同的技術。中韓企業穩步推進技術革新,由美國特斯拉前高管創辦、德國福斯等大型車企出資的瑞典Northvolt也致力於量産。
Northvolt于2021年在瑞典北部建立了電池工廠。計劃2023年到2025年把産能由16吉瓦時擴大到40吉瓦時。但有客戶表示,「在量産化階段一直沒有解決良品率問題,拿不出原計劃的供應量」。
據英國法拉第研究所(The Faraday Institution)介紹,截至2022年6月,歐洲13國的Gigafactory計劃包括已投産及處於公佈階段的計劃在內,共41家。如果按計劃推進,到2030年産能將由2022年的100吉瓦時以上增至約1100吉瓦時。
與中國企業的技術差距大
不過,如果歐洲企業與中國企業的技術差距沒有縮小,要想充實供應鏈,就只能依靠中國企業。現實與政府方針不一致的局面也越來越明顯。
英國的Gigafactory只有從日産汽車轉移到中國企業旗下的AESC集團的工廠。在這樣的英國,2023年夏季印度塔塔集團決定新建電池工廠。
儘管新工廠接受英國政府的補貼,但正朝著不由本國廠商而是由AESC參與的方向談判。AESC的首席執行官(CEO)松本昌一説:「我們知道(在歐洲,我們公司)沒有被視為中國資本的擔憂」。但或許由於警惕對中國的依賴,不僅塔塔集團,就連英國首相蘇納克也對AESC的參與閉口不談。
擺脫對中國依賴的難點不僅僅是製造技術。
歐盟在用於電池的鎳等34種重要原材料中,有11種的開採或加工的最大來源是中國。實際情況是整個供應鏈被中國左右。伊藤忠綜研的深尾三四郎表示,「電池的關鍵不是擺脫依賴,而是如何與中國相處」。
歐盟在構建供應鏈方面已經落後,這一現狀還開始影響政府方針。繼歐盟之後,英國政府也于9月宣佈調整汽車脫碳戰略。歐盟目前也在討論在電池方面對依賴中國的擔憂。
EV化趨勢已不會停止。是借助中國等外力優先發展?還是不惜推遲EV化也要培育本國企業和供應鏈並提高産業競爭力?英國新興企業的危機也可以説反映出了歐洲各國面臨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湯前宗太郎、山下晃 倫敦;林英樹 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