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未必帶動歐洲企業復興
2023/10/08
歐洲為應對氣候變化正在引進風力發電(Reuters) |
歐盟(EU)在有助於去碳化的産業領域,開始鮮明地擺出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姿態。作為歐盟執行機構的歐盟委員會商討針對中國製造的風力發電渦輪機展開調查,以查明補貼支援是否阻礙了歐洲的競爭。
對於歐盟10月4日啟動的對中國造純電動汽車(EV)的調查,中國強烈反對,稱「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保護自身産業之實」。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但仍採取優先保護區域內産業和就業的方針。
「我們的風能産業是歐洲的成功故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9月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時如此強調,呼籲風能和純電動汽車等「清潔技術産業必須是歐洲製造」。
歐盟領導人被認為強烈意識到2024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近年來,歐盟提出雄心勃勃的氣候變化對策,推進可再生能源的大量引進。
不過,如果結果是區域內企業相繼輸給海外企業、就業機會受到打擊,民粹主義政黨有可能會得勢。最近,在歐洲議會,主要黨團也發出了批評歐盟委員會主導的環保政策過度的聲音。從中可以看出希望彰顯兼顧去碳化、維護産業和就業,重新獲得支援的意圖。
在風力發電渦輪機領域,此前丹麥的維斯塔斯(Vestas)、西班牙的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公司(SGRE)和美國的通用電氣(GE)掌握全球份額的大部分。國際團體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的調查顯示,2022年金風科技等中國企業的份額接近6成,超過了歐美企業。
歐洲行業組織歐洲風能協會(Wind Europe)的時任首席執行官賈爾斯·迪克森對9月中旬中國造渦輪機在塞爾維亞的風力發電招標中中標一事提出質疑,認為「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夠以低價提供,是因為允許延期付款」,指出這「將損害歐洲的能源安全」。
不過,中國企業崛起的背後也存在歐洲企業的自取滅亡。由於通貨膨脹、材料和運輸費用的上升,盈利惡化。
由於從簽約到交貨需要數年時間的合同形式,旨在改善盈利的成本轉嫁沒有取得進展。此外,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公司在6月下旬被曝部分陸上風力渦輪機存在品質缺陷,陷入了撤回2023財年(截至2023年9月)的業績預測的事態。
在這種情況下,歐盟對中國製造的純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採取的措施能否實際帶動歐洲企業的復興還有待觀察。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辻隆史 格拉納達(西班牙南部)、林英樹法蘭克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