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遊戲(3)電影+音樂+遊戲=?

2021/05/10


  索尼集團將跨越遊戲的界限,再次嘗試讓遊戲與電影、音樂融合。除了向開發熱門遊戲《堡壘之夜(Fortnite)》的美國Epic Games追加出資,加深遊戲與音樂會等的聯動之外,索尼還開始把熱門遊戲改編為電影搬上銀幕。索尼在遊戲業務中建立的發佈平臺並沒有在電影和音樂領域顯示出存在感。索尼能夠吸取過去的教訓,發揮集團的乘積效應嗎?

  

  「想共用一下我對課題的認識」,索尼集團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2月在公司內部這樣説:「必須向人們聚在一起共用體驗的社交領域發起挑戰」。作為新潮流,吉田舉出的例子是《堡壘之夜》。

      

     

  索尼4月14日決定向《堡壘之夜》的開發商Epic Games追加出資2億美元。索尼與Epic Games一直在進行合作,2020年也曾宣佈向Epic Games出資2.5億美元。索尼的日本國內音樂子公司旗下歌手米津玄師還在遊戲《堡壘之夜》內舉辦演唱會。《堡壘之夜》在全世界擁有超過3.5億名註冊用戶,正在由單純的遊戲演變為人們聚在一起共用多種體驗的平臺。 

   

  Epic Games首席執行官(CEO)提姆·斯威尼公開表示,「爭取實現虛擬空間」。該公司的一名高管就斯威尼的意圖解釋稱,「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切都能在虛擬空間中再現的未來平臺運營商」。此次從索尼等公司融資10億美元也是計劃的一環。Epic Games正在嘗試跨越遊戲的界限,其開發的高清遊戲製作軟體還能應用於工業用途。

     

遊戲《堡壘之夜》的廣告牌(REUTERS)

       

  索尼也一直嘗試跨越遊戲的界限,但尚未取得成功。遊戲子公司索尼電腦娛樂(SCE,現為索尼互動娛樂SIE)2015年提出了把「PlayStation (PS)」定位為娛樂發佈平臺的戰略。這一構想是利用發佈服務PS Network來提供遊戲、電視節目、影像、音樂等。

     

  索尼在遊戲方面確立了發佈平臺的地位。PS4的累計銷量超過1億台,起到了連接遊戲製作者和消費者的平臺作用。遊戲的畫面會隨著玩家的操作發生巨大變化,需要處理龐大的數據。與電影和音樂相比,遊戲內容更依賴硬體,因此更容易發揮臺式遊戲機的優勢。

         


          

  不過,作為內容發送平臺,PS除了遊戲以外並沒有影響力。索尼在網上發佈電視節目的服務PS Vue已於2020年1月結束。2021年8月底,在PS品牌線上商店銷售視頻等的服務即將結束。索尼僅靠一個發佈平臺提供不同內容,並未産生乘積效應,沒有贏得與美國奈飛(Netflix)等的競爭。

    

  因此,索尼把集團內部合作的重心轉移到擴充內容智慧財産權(IP)上。索尼互動娛樂(SIE)旗下游戲軟體開發公司Sucker Punch Productions的創意總監Nate Fox在3月宣佈,將把面向PS4的遊戲《對馬島之魂》(Ghost of Tsushima)拍成電影。這款遊戲是2020年上市、累計銷量超過650萬份的熱門作品。Nate Fox表示,「對內容的可能性越來越期待」。

      

熱門遊戲《對馬島之魂》(Ghost of Tsushima)©2020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LLC.

          

  索尼互動娛樂2019年在美國的攝影棚成立了把遊戲作品拍成電影的製作團隊。正在製作熱門遊戲《神秘海域》的電影,定於2022年公映。索尼互動娛樂社長兼CEO吉姆·瑞安表示,「在整個索尼,智慧財産權的共用將更加活躍」。智慧財産權的擴展將雙向進行,比如把索尼的熱門動畫《鬼滅之刃》做成遊戲等。

              

  索尼開展遊戲業務的初心就是與娛樂融合。索尼電腦娛樂(SCE)是1993年索尼與日本國內的音樂業務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公司名稱裏沒有使用遊戲這一字眼。PlayStation之父久多良木健重視「電腦與娛樂融合帶來的革新性」,描繪了不局限於遊戲的藍圖。

    

  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1958年在把公司名稱由「東京通信工業」更名為「索尼」時,強烈反對代表電子機械行業的公司名稱。索尼集團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説:「盛田是索尼多樣性的起點」,現在更名為索尼集團是為了實現業務多元化乘積效應的手段。

   

  吉田把索尼重新定義為「由技術支撐的創意娛樂企業」。索尼互動娛樂的高級副總裁西野秀明預測「不能單純叫做遊戲、音樂、電影的綜合傳媒體驗將增多」。除了擴展內容智慧財産權外,如何與遊戲業務所擁有的顧客接觸點連接起來並加以利用是索尼面臨的課題。

   

  在娛樂體驗的邊界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以技術為核心培育起來的遊戲客戶基礎是最大資産。能否以遊戲業務為核心創造出匯聚人氣的新「遊樂場」是一大考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清水孝輔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