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在EV代工領域加快擴充車型
2023/10/26
台灣大型電子代工企業鴻海精密工業正在新涉足的純電動汽車(EV)代工業務領域加快擴充車型。該公司10月18日首次公開了作為第6款自主研發純電動汽車的商用廂型車的試製車。在曾視為有力客戶的美國新興企業陷入苦戰等逆風持續的情況下,鴻海推進在擺脫低收益體制的關鍵——純電動汽車業務領域獲得訂單。
![]() |
鴻海發佈的「Model N」試製車(18日,台北市) |
「通過新款純電動商用廂型車,我們展示了(從汽車設計到生産的)垂直整合的廣泛能力。(作為客戶的)汽車廠商可以運用這一切」。
鴻海的經營一把手、董事長劉揚偉在18日舉行的技術發佈會上強調了純電動汽車業務的成果。他還表示「鴻海在短短3年內推出了高檔轎車、跨界車、SUV、皮卡、商用巴士、商用廂型車」,大力宣傳了作為代工基礎的試製車産品線。
![]() |
此次新公開的「Model N」是用於運輸貨物的純電動商用廂型車。長約6米,最大載重量為2.2噸。續航里程為250公里,設想用於城市地區的配送業務。該車型被認為瞄準的是汽車企業和物流企業的訂單。
此外,鴻海18日還展示了2022年10月發佈試製車的純電動跨界車「Model B」的改良版。採用大尺寸的車內顯示器和數字後視鏡等先進技術。計劃在2024年10~12月啟動量産。
鴻海的合作夥伴、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的首席執行官(CEO)黃仁勳也出席發佈會並發表了演講。黃仁勳表示「將擴大與鴻海長達10年的合作關係,加速基於人工智慧(AI)的産業革命」,顯示出在自動駕駛等領域加深與鴻海合作的想法。
![]() |
18日發表演講的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右)和英偉達CEO黃仁勳 |
此前曾擔任日産汽車第三把手和日本電産(現為尼得科)社長、2月就任鴻海純電動汽車業務首席戰略官(CSO)的關潤也出席了發佈會,並就純電動汽車戰略發表了演講。
關潤表示「鴻海(的純電動汽車業務)目前正在與14個潛在客戶進行接觸,23個項目正在推進」。還表示繼純電動汽車普及的歐洲和中國大陸之後,「印度和日本將成為下一批大型市場」,對獲得訂單表示了期待。
鴻海于2019年宣佈涉足純電動汽車業務,截至目前共開發了6款試製車。商用巴士「Model T」于2022年面向台灣南部高雄市的公交車進行了交付。鴻海與台灣汽車巨頭裕隆汽車製造公司合資開發的SUV「Model C」預計11月開始量産。
鴻海將描繪這樣的商業模式,以作為車身開發基礎的試製車為基礎,獲得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等的訂單,通過大量生産確保利潤。據悉美國蘋果公司也正在開發純電動汽車「Apple Car」,純電動汽車領域也有可能像智慧手機那樣,設計和生産的分工迅速取得進展。
在支援新興企業等的純電動汽車開發方面,鴻海推出的與世界2000多家企業聯合開發的純電動汽車開發平臺「MIH」成為關鍵。
鴻海的目標是,到2025年使純電動汽車生産領域的全球市佔率達到5%、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新台幣,但實現目標的道路十分坎坷。隨著業內的價格競爭日趨激烈,此前視為有力客戶的美國新興純電動汽車企業的困境變得更加鮮明。作為鴻海出資對象的美國新興企業Lordstown Motors于6月陷入破産。
除了計劃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合資于2024年建立純電動汽車工廠之外,鴻海還與印度尼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的當地企業設立合資公司,但實現目標的障礙仍然很大。
鴻海2022財年(截至2022年12月)的營業收入較上財年增長10.6%,增至6.6269萬億新台幣,創出歷史新高。iPhone組裝等來自蘋果的營收佔整體的50%以上,但組裝業務由蘋果掌握主導權,利潤率很低。因此,鴻海的凈利潤率連續6年僅為1~2%水準,低收益體制已成為課題。
鴻海希望轉向以純電動汽車為中心的業務結構,推動收益改善。能否通過擴充産品線,創造出鴻海掌握主導權的純電動汽車業務?接下來將是關鍵時刻。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龍元秀明 台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