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EV大廠崛起給日本車帶來的沉重現實

EV大廠崛起給日本車帶來的沉重現實

2023/09/01

PRINT

鴻海集團發佈的純電動汽車“Model B”(2022年10月,台北)

      中山淳史:今年夏天,我在海外採訪幾家純電動汽車(EV)初創企業時,多次聽到“CDMS”這個詞。雖然企業沒有明確説明,但似乎正在考慮與外部的代工企業合作來涉足業務。

   

      代工生産智慧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企業被稱為“EMS”。CDMS是“委託設計製造服務(Contrac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ervice)”的首字母縮寫,指的是提供EV設計和製造服務的“汽車版EMS”。

   

  瞄準手機之後的下一個領域組成EV聯盟

   

      綜合來考慮,各企業的合作對象很有可能是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因組裝美國蘋果的智慧手機“iPhone”而聞名的鴻海,預計近期將進入EV代工領域,目前正在建設基地並與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美國等的新興EV廠商廣泛接觸。

   

      對鴻海來説,EV是已經迎來成熟期的、智慧手機後的下一個領域。約3年前鴻海發佈了EV專用底盤。還召集200多家供應商(零部件和材料製造商)組成了供應鏈聯盟。

   

 

      據説鴻海的很多客戶是中國大陸的初創企業。雖然台灣因中美對立而處於微妙境地,但在處於興起期的EV方面,鴻海正試圖通過分別與中美企業合作,在汽車行業提高存在感。

   

  包括電池在內,中國正在加緊出口

 

      站在海外的角度來看,就會發現汽車領域正在誕生兩股巨大的勢力。一個是鴻海,另一個是中國大陸企業。

  

      中國大陸企業就不用説了。在被稱為“21世紀汽油”的車載電池領域,僅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和比亞迪就佔據了全球5成以上的市場份額。近年來,20世紀的國際石油大企業對可再生能源和車載電池産生了濃厚興趣,但恐怕無法趕超中國企業。

   

      就汽車本身而言,1~6月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在中國國內,以EV銷售情況良好的比亞迪為首,中國企業正在對日本企業和歐美大企業緊追不捨,並乘勢在歐洲、東南亞、中亞、澳大利亞提高了存在感。

   

      但中國企業也遇到了阻礙。在歐洲,法國以環保問題為由,提出“應該僅限于進口歐洲區域內生産的EV”。美國通過中國生産的EV不享受補貼的形式,從實質上將其排除在外。

   

      這不僅僅反映出對中國大陸企業在品質上提高競爭力的恐懼。EV出口增加的背景原因是,中國大陸的房地産市場等持續低迷,此外美歐和日本採取對華半導體管制措施,導致在中國組裝的通信設備和電腦的出口減少。

    

   

      結果,作為拉動經濟的力量,EV及車載用電池越來越受期待,這2個領域的出口今後也很可能繼續增長。也有人指出,尤其是中國大陸EV競爭越來越激烈,正造成産能過剩。這成為持續展開價格大戰的一大原因,同時也導致出口緊急加速。

   

  面向“很香的市場”薄利多銷

  

      如果中國及鴻海的影響力一直擴大,也有可能出現警惕的論調。但或許很難控制兩者的崛起。因為從中長期來看,最大的關鍵是成本競爭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2
具有一般參考性
 
5
不具有參考價值
 
14
投票總數: 5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