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江船業造液化天然氣船 攜手日企追趕南韓
2019/12/31
中國第3大造船企業揚子江船業集團將正式進軍在中國需求出現增長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建造業務。計劃通過與日本三井E&S造船的合資業務,從2023年前後開始交付。將通過與日本企業合作來提升建造和管理經驗。在全球造船業不景氣的背景下,中日造船企業為了生存下去正式展開合作。
新公司名為江蘇揚子三井造船,由揚子江船業出資51%、三井E&S控股旗下的三井E&S造船和三井物産合計出資49%。揚子江船業不使用的造船廠(年産能約為100萬噸)將轉用於合資業務,從2019年8月開始投入運營。
眼下將建造載重量為8萬噸左右的散貨船。但計劃把生産品類擴大至備受關注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揚子江船業總經理任樂天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時表示,計劃2023年前後交付第1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 |
揚子江船業與三井E&S造船等的合資造船廠(江蘇省太倉市) |
從上海市驅車向北行駛約1個半小時,海邊的一處大型造船廠映入眼簾。總佔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相當於21個東京巨蛋體育場。
在該造船廠內,響徹著焊接等作業聲,到處放置著巨大的船舶構件,約2600名員工在忙碌地工作。
造船廠內的公告板上張貼著日本企業提出的工作現場改善措施。例如要選用最合適的工具、焊接方法要遵守規則等。在造船廠內,一名負責管理船舶設備的中國男性(39歲)表示「日式管理方法衛生、高效」。
英國調查公司克拉克森(Clarkson Research)的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9月,全球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訂單量共計134艘,南韓企業獲得其中103艘,佔壓倒性有優勢。中國企業獲得25艘,日本企業僅獲得4艘。造船業相關人士指出,「液化天然氣船是狹窄的會員制世界。如果沒有建造過,買主不會找你」。
液化天然氣船的儲罐等設計難度大,揚子江船業的建造成績幾乎為零。儘管日本企業從訂單量來看存在感較弱,但是技術實力還在中國企業之上。因此中方的高管表示,希望積累日本的設計技術和高效的管理經驗。
另一方面,三井E&S造船持續虧損,11月公佈了出售千葉工廠土地的計劃。中國造船廠的生産成本被認為比日本低10~15%,因此三井E&S造船希望通過與揚子江船業合作來削減成本,生存下去。
揚子江船業原本是國有企業,不過2000年代接受民間資本成為民營企業。據克拉克森統計,該公司2018年新造船的完工量為509萬噸,位居全球第6位。2011年(288萬噸)時僅排在第13位,不過2013年開設了新的造船廠,迅速擴大了市佔率。
全球性的船舶過剩導致造船訂單萎靡不振,眼下該公司的業績增長放緩。2019年7~9月的銷售額同比增加1%至54億元,但凈利潤同比減少9%至7億元。
在中國,國有造船企業能夠優先從海運企業等獲得訂單,因此揚子江船業等民營企業處在不利位置。該公司的高管表示,力爭先維持眼下的業務規模。
據日本造船工業會統計,2018年全球的新造船完工量比2017年減少13%。在造船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行業重組的行動接二連三。全球最大造船企業南韓現代重工業計劃與全球第5大造船企業南韓大宇造船海洋合併。第2位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CSSC)和第3位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CSIC)也於2019年11月進行經營整合。面臨嚴峻形勢的日本造船企業為了削減成本,可能進一步加深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渡邊伸 江蘇省太倉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