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球份額:中韓造船企業掀重組大潮
2019/08/06
2018年全球造船量為5886萬總噸,比2017年減少13%。在全球訂單環境越來越嚴峻的背景下,壓價採購的消耗戰一直在持續。在市佔率爭奪戰中,中韓企業以設備規模為武器展開低價攻勢,排名相對靠前。排在前兩位的大宇造船海洋和現代重工業決定整合,中國兩家大型造船企業也推進整合磋商等,造船行業開始進入大型重組階段。
![]() |
造船行業榜首的大宇此前在海洋基建業務上損失慘重,接受政府援助後獲得了市佔率。儘管現代重工業把生産集中到全球最大造船廠,但市佔率仍出現下滑。兩家企業的設備過剩局面一直持續,但其依託政府後盾,彌補設備過剩的劣勢,以低價確保了訂單。
雙方整合後,全球市佔率將佔到近15%,今後還可能借助規模進一步發起攻勢。南韓企業在向壟斷局面推進,此次的整合很大意義上是在拯救大宇。日本擔心南韓政府過度干預市場,為此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了訴訟。
![]() |
南韓南部巨濟市的大宇造船海洋的造船廠 |
日本造船工業會會長齋藤保表示,「提供政府援助等過度扶持後,會導致設備過剩,從而阻礙公平競爭」。
與南韓企業一樣,中國廠商的存在感日漸增長。江蘇新揚子造船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等以低勞動成本為武器獲得了訂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