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鐵盈利能力有望追上中韓

2021/03/29


  日本製鐵3月上旬發佈了截至2025年度的中長期經營計劃,核心內容是增加停産的高爐數量等。計劃通過集中生産設備等來改善生産效率。如果進展順利,日本國內煉鐵業務的盈利性有望接近中韓競爭對手。日本製鐵要掌握去碳化技術,當務之急就是恢復盈利能力。

       

  「為了奪回綜合實力全球No.1,我們將以堅定不移的決心前進」,在發佈中長期經營計劃的記者會上,日本製鐵社長橋本英二如此強調。日本製鐵將把東日本製鐵所鹿島地區(茨城縣鹿島市)的1座高爐加入停産名單,加上2020年2月宣佈停産的高爐,日本製鐵的粗鋼産能將比目前減少2成,降至4000萬噸。

     

日本製鐵計劃減少産能(東日本製鐵所鹿島地區第3高爐)

       

  從日本製鐵出貨1噸鋼材的營業損益(顯示日本製鐵國內煉鐵業務盈利性)來看,2019年度(截至2020年3月)虧損3000多日元,2020年度估計為虧損3500日元左右。由於設備老化,設備投資的6成用於維護和更新老舊設備。

     

  2019年度(截至2019年12月),亞洲主要鋼鐵廠商的這一指標為每噸盈利4000~7000日元。南韓浦項製鐵(POSCO)2019年度1噸鋼材盈利超過6000日元,2020年年度也超過3000日元。浦項製鐵的設備還比較新,維護更新負擔較輕。此外,浦項製鐵的設備配置效率也比較高,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在搬運過程中很少出現浪費。

    

  一年前,日本製鐵公佈了第一項結構改革方針。通過關閉瀨戶內製鐵所吳地區(廣島縣吳市)等,收益改善額達到1000億日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估算了第一項改革對日本製鐵每噸鋼材利潤的影響額,發現到2025年度每噸鋼材將盈利4000日元以上。加上此次公佈的第二項改革措施。日本製鐵的累計收益將進一步改善500億日元左右。據估算,每噸鋼材的盈利額將增至5500日元左右。

     

                 

  雖然比不上浦項製鐵(2019年度)的數據,但日本製鐵出貨1噸鋼材的盈利額(到2025年度)將超過中國寶山鋼鐵(2019年度)的數據。SMBC日興證券的山口敦對這一系列計劃評價稱,「這是(日本製鐵)由量到質的巨大變革」。

       


          

  本來鋼鐵行業就不得不應對二氧化碳減排的課題。

       

  為排放二氧化碳支付成本的「碳定價(CP)」正在討論之中。日本製鐵的目標是2050年把自身溫室氣體排放量(2019年為8400萬噸)降為零。即使按一定速度減排,2020年度以後的累計排放量也高達15億噸。

      

  歐洲的碳排放量交易價格目前為1噸約40歐元。按照這一單價,如果2025年度以後産生碳定價成本,那麼日本製鐵的累計負擔將超過5萬億日元。

       

  為了盡可能減輕負擔,日本製鐵需要加速採取去碳化措施。能否獨立承擔技術開發和設備投資的資金,取決於結構改革的進展。改善收益性只是參與去碳化競爭的最低條件。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森國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