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日本掃貨能持續多久?

2015/11/11


  「中國遊客真的還會來嗎」,9月底至10月上旬的中國國慶節前後的大型長假期間,儘管日本旅遊和零售相關行業一度有過這樣的擔憂,但實際上中國遊客還是蜂擁而至,而且個個滿載而歸。從結果來看,中國經濟減速趨勢似乎引發了日本國內不必要的擔憂,但從別的方面來看,目前仍存在可能導致訪日遊客的「爆買」戛然而止的風險。

      「跪式服務令人感動」

  「在日本能獲得在中國享受不到的體驗。的確很想再去」,上海一位25歲的公司女職員閻丹深有感觸地説。為了避開國慶節長假的人潮,她選擇9月底的1周時間第一次到訪了京都和大阪。據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關西國際機場附近的折扣店試穿鞋子的時候,店員特意跪下,解開鞋帶給她穿上鞋。這一舉動令她大為感動。

在中國國慶節長假的最後一日的7日,旅遊者等熙熙攘攘的大阪心齋橋筋商店街(kyodo)
  據中國媒體報道,此次利用國慶節長假赴海外旅遊的中國人比2014年增加了約20%。在東京銀座等鬧市區,或許不少日本人也注意到了操著中文、提著巨大袋子的中國遊客。據中國旅行社總社(CTS)的一位高管表示,日本作為海外旅遊目的地,與泰國同樣最受歡迎。這種趨勢將在一段時間持續下去。

  據這位高管的分析,作為旅遊目的地,日本受到歡迎的原因包括,「輕鬆愉快」、「服務好」和「價格低廉」。對於首次赴海外旅遊的中國人來説,對於突然前往距離遙遠且文化不同的歐美國家,具有強烈的抵觸感。而乘飛機只需數小時的日本等亞洲各國則成為能輕鬆享受海外旅遊的目的地。

  一方面,隨著中國遊客的增加,日本能説中文的服務人員和中文旅遊指南等也不斷充實,逐漸降低了海外旅遊特有的精神壓力。同時,在中國沒機會見到的禮貌待客服務也俘獲了中國遊客的心。

  不過,最大的魅力還是在於「價格低廉」。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政權上台以後,日元兌人民幣持續貶值,這令很多中國人感覺日本商品「品質優良,且價格低廉」。此外,藥妝店和便利店等處銷售的化粧品和點心等也頗具魅力,且都是在本國很難買到的東西。

  在中國的「微信」上,類似「日本必買購物清單Top100」的帖子等被廣泛傳播,因此産生「饑餓感」的中國人拜託前往日本的家人和朋友代為購買。這也成為了令日本人難以想像的中國遊客的「爆買」現象産生的原因之一。

日元兌人民幣持續貶值,中國人感覺日本商品價格低廉(2月,大阪市內的百貨店)
  那麼,中國經濟正在減速,上海股市出現暴跌,為何中國人仍在大舉湧向日本呢?其答案除了上述3個原因之外,還有一點便是中國人的消費行為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擁有一定的收入,且市場充斥大量商品的環境下,中國人的目光開始逐漸變得挑剔,很多人感覺「沒有想在中國購買的東西」。

      在物質上得到滿足之後,接下來消費將瞄準的是旅遊等休閒和服務。熟悉中國消費情況的加施德諮詢公司董事大龜浩介認為,這種消費「是個人在可能的範圍內進行的,與經濟的好壞沒有直接關係」。

  在長假期間,中國國內的消費呈現低迷。據中國商務部統計,長假期間零售與餐飲業銷售額(快報值)僅比上年同期增長11%,增幅低於2014年的12.1%。商業設施內服裝等商品銷售區域門庭冷落,另一方面,熙熙攘攘的是面向孩子的遊戲設施和快餐等商品銷售以外的領域。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説,日本正成為滿足他們無法在本國獲得到的體驗的地點,這種傾向被認為將持續一段時間。

      可能令「爆買」走向終結的3大風險

  那麼,是否存可能在讓「爆買」戛然而止的風險呢?大龜董事斷言稱,「最大的風險是匯率波動」。目前,推動中國遊客湧向日本的最大因素反過來則將成為風險。越是形成日元對人民幣升值趨勢,物美價廉感就越會降低,現實的中國人的日本熱也可能迅速降溫。尤其是經銷在中國也能買到相同商品的奢侈品等的日本百貨商場很有可能遭受重創。

     
 
  中國的政策轉向也是風險之一。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國際旅行收支(中國人在海外花在住宿、餐飲和購物等方面的支出減去外國人在中國支付的支出)的逆差額(2015年1~6月)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達到892億美元。對於希望將消費作為起爆劑、以重振經濟的中國政府來説,這種趨勢令人感到焦慮。如果通過下調關稅等舉措促使在中國也易於買到日本商品,中國人前往日本的動力將隨之減弱。

  再有則是中日關係等政治風險。事實上,在這個長假期間,訪問香港的中國大陸遊客僅比上年同期增長2.3%,在此前增長2位數的基礎上迅速下滑。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梁解釋稱,這是因為香港發生了讓大陸遊客感到不愉快的事件。他將香港年輕人等抵制大量購買商品的大陸消費者的問題列舉為原因。而在日本,以尖閣諸島(中國名:釣魚島)國有化為開端、中國遊客出現減少的情況也令人記憶猶新。

  雖然不清楚這3個風險會在何時出現,不過一旦出現,訪日遊客的暫時減少或將難以避免。不過,從日本的角度來説,要想盡可能遏制減少的幅度,將取決於能在多大程度上培養諸如文章開頭的閻姓遊客那樣、在購物以外也能感受到日本魅力的人。旅遊相關行業也不應為各種資訊或喜或憂,而應該採取行動提高服務,以應對可能到來的那一天。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連支局 原島大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