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日本餐廳4萬家,快過剩了?

2018/10/19


  亞洲的日本餐廳正在增加。2017年店舖數達到約7萬家,比2年前增加5成。其背景是曾到日本觀光旅行的亞洲各國和地區的人們開始追求正宗的「和食味道」。伴隨經濟增長,收入增加的中産階層開始頻繁去餐廳享受外國菜餚,這一點也産生了很大影響。在部分地區,日本餐廳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家店舖可能因提供服務的不同而導致優勝劣汰。

              

南韓首爾的日料店「鳥順」

             

  日本農林水産省和外務省截至2017年的調查顯示,亞洲的日本餐廳數量比2015年增加2.4萬家,增至2013年的2.5倍,佔到全球整體的約6成。而北美的日本餐廳僅增加1%、歐洲增長約2成,亞洲的增長更加明顯。

      

  南韓首爾江南地區6月開業的烤雞肉串店「鳥順」連日來顧客盈門。該店的社長表示,「喜歡日本美食的朋友圈子擴大,不少顧客是成員和熟人」。

      

  在南韓,咖哩和炸豬排被視為代表性日本美食,很受歡迎。經營日式咖哩連鎖店「CoCo壹番屋」的壹番屋公司表示,在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之間,把南韓的店舖數量增加了23%,增至32家。此外,日式涮鍋也作為健康的日本美食也在逐漸被認知。

 

日本東京附近的「CoCo壱番屋」咖哩店

           

  中國的日本餐廳從2015年的約2.3萬家增至2017年的4萬多家,2年時間裏增加超過7成。此前中國的日本餐廳提供從壽司到拉麵等多種食品,但最近蕎麥麵和鰻魚料理等專門的日本餐廳也在增加。吉野家控股旗下的「花丸烏龍面」和拉麵店「一風堂」等日本企業也在增加店舖。

         


            

     

  日本餐廳增加的背景是,隨著訪日遊客增加日本美食的知名度正在提高。日本觀光廳的數據顯示,訪日外國遊客人數2017年超過2800萬人,5年時間裏增至3.4倍。進入2018年後,截至7月訪日遊客已累計超過1800萬人,其中亞洲遊客佔到8成。  

    

  消費者口味發生變化

          

  此外,亞洲消費者的口味偏好也出現變化。此前,出現了向味噌湯中直接加入麵條做成的「味增拉麵」以及使用加入醋的米飯製作的「炸豬排蓋飯」等令日本人感到奇怪的料理。但日本農林水産省食品産業局表示,最近「以到過日本的中産階層為中心,開始追求略微高檔的餐廳」。

   

成都的日料店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把「和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産。日本農林水産省2016年以海外廚師為對象制定了認定日料烹調技能的指導方針,截至2018年3月底,共有470人獲得了民間團體的認證。

   

  在整個亞洲,日本餐廳的數量都在增加,但也有些城市的店舖數轉為減少。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曼谷事務所的調查顯示,泰國首都曼谷的日本餐廳數量2017年度降至1739家,比2016年度減少0.8%。自2009年啟動調查以來,首次同比降低。

  

  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已有很多日本餐廳進駐的地區,有部分區域的日本餐廳呈現過剩態勢。有觀點指出,日本餐廳與南韓餐館的顧客競爭越來越激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農林水産與食品部表示,「再加上人工費和房租上漲,店舖的新陳代謝很快」。在日本餐廳店舖中,被認為門檻較低的鐵板燒和御好燒店等似乎陷入苦戰。

       


         

         

  推動日本食品相關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亞洲食品産業協會」的理事渡邊幹夫表示,「店舖數量增長可能放緩,低價位店舖也有可能出現優勝劣汰」。

      

  日本美食在歐美也持續受到歡迎。在法國,由法國主廚採購日本食材、用於自身菜餚的做法越來越普遍。從事日本食材進口、銷售業務的「UMAMI」的創始人讓·貝甘(音譯)表示,「特點是不突出食材,而是作為一部分加以使用」。這種多樣化的和食享用方式是否會在亞洲擴大也將受到關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