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銅博士」看中國此輪經濟刺激政策

2019/04/17


      「銅博士(Doctor Copper)」——銅的行情有這樣的綽號。這是因為猶如給最大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做「診斷」一樣,銅行情會率先發生變化。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已開始顯示出改善,但目前銅行情上漲乏力的狀況似乎很明顯。這傳遞出什麼樣的信號呢?

 

中國的銅消費量佔世界的約5成(江蘇省的工廠,reuters)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定運作並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市場預期得到改善」,3月28日在中國最南端的海南省博鰲,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面對跨國企業的經營者等如此強調稱。

  

    中國經濟自2018年下半年起出現放緩,目前復甦跡象正在加強。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31日發佈的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5,環比上升1.3個百分點。時隔5個月高於50的榮枯線。

 

    事實上,銅在此之前的3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預先讀到了這一趨勢。作為國際指標的倫敦市場銅期貨1月初轉為反彈,到2月底前已上漲1成以上。

 

    中國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大規模減稅和促進基礎設施投資等經濟對策。不久之後涉足工程建設的企業開始採購輸電線和建材,被用於這些産品的銅價格趨於上升——這就是銅先於經濟發生變化的機制。作為汽車輪胎原料的天然橡膠也出現反彈。從中國在世界消費量中所佔的份額來看,銅為約5成,天然橡膠約為4成。

      中國政府在2008年11月出台4萬億元經濟對策之際,大宗商品也率先發生變化。銅和天然橡膠在2008年12月創出最低點,而工業生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轉為反彈是在2009年3月以後。

 

      正因為如此,目前銅行情觸及天花板令人擔心。3月以後賣盤佔據優勢,雖然因製造業PMI改善的推動而一度出現反彈,但並未突破2月底的高點。橡膠也呈現相同走勢。熟悉大宗商品的市場風險顧問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代表新村直弘表示「此次中國的經濟刺激舉措僅僅是‘抑制停滯’程度的規模」。

   

    從實際來看,減稅規模達到2萬億元,規模巨大,但財源的一部分通過削減財政支出來籌集,「實質」部分沒有看上去那麼多。如是金融研究院的院長管清友表示,由於頻繁的經濟刺激舉措導致債務膨脹,中國政府既不想也不能採取財政和貨幣的大水漫灌的方式。

     


  

 

       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與國內生産總值(GDP)相比的中國債務規模(不含金融)2018年達到253%,在10年時間裏提高110個百分點。其中55個百分點是受企業部門的影響。中國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旗下投融資公司「融資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執行部門」因債務的沉重而舉步維艱。除了與美國的貿易摩擦之外,中國還面臨少子老齡化這一結構性問題。

     

      「4萬億元經濟對策」推升世界經濟,銅價隨後漲至3倍以上。目前銅行情正在改善,但2008年4萬億與當時相比反應遲緩。顯示出令人憂鬱的動向的「銅博士」。或許其背後也反映這一種不安,那就是「已無法期待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撐力量」。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岡森章男,北京 原田逸策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