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礦山開礦廠,全球都在爭奪稀有金屬
2019/02/08
爭奪鈷和鎳等稀有金屬的競爭正日趨激烈。因為稀有金屬是純電動汽車(EV)和可再生能源電池的必要材料,但由於中國企業的攻勢,供給風險和行情的波動明顯。日本軟銀集團(SBG)和德國寶馬(BMW)等貼近消費者的企業正在接近上游的礦山業務。此外,有色金屬企業也競相進行回收利用的技術創新,支撐「去石油化」時代的新産業。
![]() |
剛果的鈷礦山(Reuters) |
從加拿大東部的魁北克越過高山和湖泊,前行800多公里後就是名為「Whabouchi」的鋰礦山。為了在2020年下半年啟動生産,軟銀集團正在密切關注礦山的準備工作。這是軟銀集團首個礦山投資項目。Whabouchi預計每年的鋰産量達到3.3萬噸,軟銀集團將長期直接最多採購年産量的20%。
該公司2018年投資約80億日元,取得了礦山運營商內瑪斯卡鋰業公司9.9%的股權。首先將從魁北克近郊新建的冶煉廠向軟銀集團供應太陽能蓄電池使用的鋰。
「我們將成為礦山行業的業內企業,俯瞰市場。可以優先大量購買,降低採購風險」,軟銀集團CEO項目辦公室室長三輪茂基如此解釋出資的意圖。他幹勁十足地表示,「我們將討論在(先進技術和資源相結合的)科技金屬項目上繼續投資」。
巴菲特也在關注
在IT企業中,有消息稱美國蘋果正在與礦山公司進行直接採購鈷的談判。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稱,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領導的投資公司波克夏·海瑟威公司也對純電動汽車的鋰供給業務顯示出興趣。
在德國福斯和戴姆勒等汽車巨頭也將開始直接採購的背景下,寶馬已經採取了行動。
寶馬與南韓三星電子集團、涉足電極業務的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等,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始了改善礦山勞動環境的計劃。剛果是掌握著世界鈷産量近6成的最大鈷生産國。
寶馬表示,剛果産鈷的15~20%通過手工作業開採,一部分作業被指存在雇用童工和健康管理的問題。通過改善包括周邊社區在內的業務環境,不僅在採購的數量和價格方面有益處,還將降低「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方面的聲譽風險。其意圖是穩定採購該國資源。
在增長型行業聯袂向稀有金屬礦山項目靠攏的背後,存在電池材料供不應求的風險。
尤其是鈷,從2017年的世界年産量來看,剛果佔到58%,産出地過於集中。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上半年預計鈷的需求將超過供給。價格也從2016年的1英鎊10美元左右到2018年一度突破40美元。現在跌回20美元左右,但波動劇烈。
鈷大部分是銅和鎳的副産物,但從這些礦物中未必能獲得鈷。此外,鎳作為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需求也在擴大,但産地不多,僅為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市場相關人士認為,「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很高」。
中國攻勢加劇風險
進一步加劇供不應求風險的是,中國企業在資源型國家推進的稀有金屬産業攻勢。
1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Sulawesi),中國3家公司聯合開辦的鎳和鈷化合物工廠舉行開工儀式,公司管理層和印度尼西亞的主要經濟閣僚全部到場。這家工廠可以一條龍生産高純度的鎳和鈷化合物,為世界最大規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