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價運空貨櫃看到的中美關係

2021/12/13


  美國發往中國的貨櫃船行情正在發生異變。雖然貨櫃貨物的運輸量正在減少,但運費卻漲至上年的2倍,創出歷史新高。原因是為了滿足中美之間旺盛的運輸需求,從美國向中國運回空貨櫃的情況增加,貨物運輸空間正在減少。美國發往中國的貨櫃船上的「艙位爭奪戰」日趨激烈,日本被晾在一邊的狀況浮出水面。

     

  「總之希望把空箱優先運到中國」,一家海運企業的負責人如此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的物流混亂,把産品運往最終消費地美國的貨櫃難以順利返回最大出口國中國。海運企業採取新下單建造貨櫃等應對措施,但貨櫃調配依然捉襟見肘。

   

    

  裝有傢具、家電、玩具等的貨櫃在抵達美國港口後,通過卡車和鐵路運往各城市。但由於卡車司機不足等影響,美國國內的運輸並不順暢,從運出港口到送交貨主所需的時間正在延長。貨櫃在美國各地卸下貨物後被重新運回港口,港口的空箱堆積如山。

    

  為了把美國港口堆積的空貨櫃運到亞洲,海運企業已開始減少向貨物分配的艙位。觀察美國主要港口洛杉磯港的統計數據,在2021年1~10月的出口貨櫃中,空箱佔76%。

    

美國洛杉磯長灘港的貨櫃堆積如山

      

  由於美國的出口量少於進口量,此前美國發往亞洲的貨櫃船一直大量運輸空箱。空箱比率在2020年達到65%,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為61%。

   

  空貨櫃在抵達亞洲港口後,能迅速裝入貨物,作為運輸用貨櫃使用。另一方面,裝有貨物的貨櫃則需要時間清空貨物。由於新冠疫情下的口岸管理加強,港口經常發生船舶和卡車擁堵,裝卸作業比通常需要更多時間。隨著貨物量增加,中國發往美國的運費正在上漲。對海運企業來説,為避免錯失機會,調配空貨櫃已成為優先事項。

    

  北美航線的貨櫃船主要是可裝載超過1萬個貨櫃(按20英呎貨櫃計算)的船隻。日本海事中心的統計顯示,上海發往洛杉磯的現貨運費為每個20英呎貨櫃9000美元左右。駛往美國的船隻的約半數簽署為期1年的長期合同。雖然並不準確,但如果現貨運費被適用於全部貨櫃,那麼單程將獲得9000萬美元的鉅額收入,稱得上「搖錢樹航線」。

      


  

  美國發往亞洲的貨櫃貨物運輸量正在減少,8月同比減少5%。另一方面,10月洛杉磯發往上海的運費為每個40英呎貨櫃1710美元,達到上年同月的2倍。由於和有貨的貨櫃相比,空箱被更優先裝載,導致貨物集中於有限的可預約艙位。結果導致運費面臨上升壓力。

      

  海運企業跳過在日本靠港,食品到貨推遲

       

  熟悉海運作業的日本拓殖大學教授松田琢磨分析稱,「因優先運輸空箱而最明顯受損的或許是日本」。美國發往亞洲的貨物多為廢紙和木材等,即使運輸有所延遲,也沒有大問題。但從美國運往日本的貨物來看,冷凍食品、肉類和大豆等食品的比率較高。松田琢磨表示,「(運輸延遲)容易直接導致供應不足和商品漲價」。日本肉製品企業的高管也嘆息稱,「肉無法及時運到日本」。

   

          

  「有意見認為如果讓船停靠日本,會浪費時間和成本」,一家海運企業的負責人這樣透露。猶如與海運市場的「搖錢樹」中美航線的存在感成反比一樣,日本的存在感下降。據稱實際上由於船的行程出現混亂,還存在跳過日本,直接駛向下一個港口的情況。

   

  此前,作為物流混亂告一段落的大致時間,提及2022年中國春節的聲音很多。但目前由於新型「奧密克戎」毒株的蔓延,已開始有觀點認為混亂將進一步長期化。因新冠疫情而更加優先中美航線的趨勢或將逐步對日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嶋田航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