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記憶」能防止新冠重症化?

2020/08/24


      關於有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之後不易發展為重症的原因,認為曾感染過在新冠病毒出現前就開始流行的傳統型冠狀病毒而産生的「免疫記憶」對此發揮重要作用的研究備受關注。在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研究人員等接連發現了可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細胞。具有這種免疫功能的人被認為佔總體的2~5成。

  

        

      感染病毒等病原體之後,為了避免再次感染,體內的免疫系統會記住病原體的特徵。再次感染病毒時,不僅會根據這種記憶讓抗體發揮功能,而且被稱為「T細胞」的免疫細胞也會增加,對病原體發起攻擊。

  

      不過,通過研究逐漸發現,存在即使感染了原本沒有免疫能力的新型病毒,曾經感染過傳統型冠狀病毒的記憶也會迅速發揮作用,存在防止病情發展為重症的可能性。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冠狀病毒還存在多種類型,一旦感染會引起感冒和肺炎。

  

      這種基於以往感染記憶的機制被稱為「交叉免疫(cross immunity)」。關於新冠病毒,國際上已接連出現與這種免疫有關的研究報告。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等8月在美國科學雜誌《細胞(Cell)》上發表論文,稱調查了2019年在新冠病毒流行前採集的25人的血液,並從28%的血液中發現了可攻擊新冠病毒的T細胞。在調查是否感染過病毒的抗體檢測結果呈陰性的人中,也發現了具備這種T細胞的人。

  

      荷蘭Erasmus醫學中心、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等也分別公佈研究成果稱,從新冠病毒流行前採集的血液中發現了這種可對抗新冠病毒的T細胞。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在8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綜合多項研究成果來看,在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中,有2~5成的人可能原來就攜帶相關T細胞」。

  

      人體內為何會存在這些T細胞呢?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等指出,對既有冠狀病毒發揮作用的T細胞有可能對新冠病毒也發揮了作用。

  

      交叉免疫在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中也得到確認。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發現,2009年在全球流行的新型流感中,擁有交叉免疫的人退燒快,不容易轉成重症。

  


 

      也有研究成果表明T細胞對交叉免疫的作用會持續長達10年以上。新加坡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的研究團隊研究了從2003年流行的非典(重症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中恢復的23人的T細胞,發現具有對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該研究報告7月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上。

   

      利用這種作用的疫苗開發也已啟動。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領域負責人中面哲也等人找到了激活T細胞作用的疫苗候選物質。計劃將多個種類混合進行皮下注射,來提高效果。中面哲也表示「(這樣的疫苗)即使病毒變異,也有望獲得預防效果」。

  

      關於對新冠病毒的免疫效果,抗體率先受到關注。因為如果因曾經感染過病毒或接種疫苗在體內産生了抗體,就可能不再感染。不過,對疫情嚴重的斯德哥爾摩開展的調查發現,擁有抗體的人僅佔16%。也有報告指出抗體只能維持2~3個月。如果通過交叉免疫使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那麼集體免疫(被認為需要有6成的人獲得免疫才能平息新冠疫情)的預期實現時間也會發生改變。

  

      不過,目前對新冠病毒産生反應的T細胞的詳細作用機制尚未弄清。美國拉霍亞免疫學研究所的Chain Clottey教授表示「僅靠T細胞的免疫作用無法完全預防感染。只是可以加快恢復,防止重症化。戴口罩等預防感染的措施仍然很重要」。雖然通過交叉免疫有望儘快結束疫情,但不要過度期待。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