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人才出少年,日本追趕
2022/07/26
要想成為開發人工智慧(AI)的頂級程式員,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技能好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調查AI人才預備軍鍛鍊技能的編程競賽數據發現,全球性競爭從中小學生時期就開始了。中國人從十幾歲開始就在主要競賽中排入前列了。企業也在關注編程競賽的成績,有利於招聘人才。
![]() |
資訊學奧林匹克比編程技術(2020年的第19屆日本大賽決賽)照片由資訊學奧林匹剋日本委員會提供 |
編程競賽比的是參賽者在最快的時間內寫出題目規定的準確程式。支援C語言及Python等多種語言,日本AtCoder公司是為數不多的編程競賽組織方,全球大約有40萬人註冊。
其中有一道題是「分別使用0枚以上的A硬幣、B硬幣和C硬幣,正好支付N日元,請求出使用貨幣的最小枚數。各種硬幣數量不限」(摘自AtCode公開的「編程競賽典型90題」)
正確答案有好幾個,但每道題都在程式的執行時間上設定限制,不在幾秒時間內完成計算就不算正確。考察的是高效組合程式的演算法能力。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從過去2年內參加了AtCoder競賽的大約9.6萬人的數據中抽出前1萬名進行了分析。按照國家和地區統計了10歲以上40歲以下的參賽者,結果發現中國和伊朗的參賽者年齡最小,中間值只有18歲。中國從10歲起位列前茅的選手開始增多,比其他國家更早開始學習技能。
![]() |
AtCoder社長高橋直大表示:「2010~2012年出生的選手中9成是中國人,日本人很少。還聽説中國的競賽編程培訓班從10歲就可以上,特別優秀的編程能力對考大學有好處」。除了人口多,學得早是中國人提高競爭力的一大因素。
從高中生參加的世界最頂尖編程競賽「資訊學奧林匹克」的獲獎數量也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成果。從2010~2021年的金牌累計獲得數量來看,中國最多,為40個,比第二名的美國多6個。
![]() |
日本的頂尖選手在技能方面並不遜色於國外選手。在谷歌主辦的編程競賽「CodeGym」2021年大賽中,25名決賽選手中有5名是日本人。日本的編程教育起步較晚。從AtCoder排行榜上頂尖選手的年齡來看,日本的中間值為24歲,在編程競賽強國和地區中最高。
日本從2020年度開始提高年輕人的編程水準,比如設置小學必修編程教育等。AtCoder的高橋社長表示,「現在部分重點學校有電腦部,因此關鍵是如何才能滲透到初高中的俱樂部活動中。如果從事編程教育的學校越來越多,從小時候就可以培養能對抗中國的人才」。
企業也利用編程競賽挖掘人才。工程師等的工作涉及很多領域,因此編程競賽的成績並不與全部的實際業務直接相關,但通過AI提高業務效率等,更能發揮能力。
日本一橋大學的大四學生佐野海德從大一開始學習編程,同時期開始參加編程競賽。他説,「編程就像答題,我覺得很快樂,就堅持了下來。每週末都去參加」。他已決定當工程師,這在入學之初根本沒有想過。
在人才服務「AtCoderJobs」上可以通過編程競賽成績應聘職位,金融機構及不動産等行業都在利用該服務徵集人才。除了從娃娃抓起編程教育,如何讓編程技術在就業市場上得到合適的評價,建立相應的機制也很重要。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櫻木浩己、北爪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