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T人才短缺,收入低於平均工資

2022/06/09


  在企業加快數位化轉型(DX)步伐的背景下,日本的IT人才短缺問題加劇。表示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之比的求人倍率飆升至約10倍,在所有職業中明顯較高。在日本,IT職業的工資相對較低,導致很難吸引人才。背景原因是日本企業的工資不像歐美企業那樣根據職業的市場價值來定,而是論資排輩的現象突出。這有可能會成為日本企業推進數位化轉型的障礙。

   

  「人才爭奪戰越來越激烈。已經錄用卻遭到拒絕的情況增加」。富士軟體的人才開發部部長廣瀨敦子如此表示。雖然因為強化IT諮詢業務等原因,該公司2022年度計劃社招430名技術類人才,與2023年春季的理工類應屆校招的人數持平,但確保人才並非易事。

 

   

  日本的人才服務企業Persol Career的大型招聘資訊網站「doda」的數據顯示,2019年IT技術職位每月的新求人倍率為3~5倍,到2021年12月首次超過了10倍。2022年3月為9.5倍,遠遠超過營業職位(2.8倍)和銷售職位(0.4倍)。新冠疫情中,所有行業都在推進數位化,IT技術職位的招聘人數擴大,但求職人數卻增長乏力。

     

  2021年,旭化成設立了專門面向數位化轉型工程師的招聘網站,宣傳運用人工智慧(AI)開發材料等自身IT業務的吸引力。但「按照以前的社招條件,很難招到人」(旭化成的常務執行董事堀江俊保)。大型家電量販企業野島(Nojima)雖然也增加了IT人才的錄用人數,但人事勞務部門負責人登山徵一表示,「找不到既有業務經驗又有IT知識的人才」。

  

   

  日本IT人才供應跟不上旺盛需求的原因之一是IT職業的工資相對較低,對有能力的人缺乏吸引力。doda的統計顯示,2021年IT職業的平均年收入為43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2.81萬元),比2019年減少4%。即使擁有IT技能,也無法得到充分肯定,因此人才很難流入,工資無法有效上漲。

    

  國外正在普及薪酬體系因職位而異的「職責崗位型雇用」,薪資由各職位的市場供求來決定。美國的美世諮詢公司(Mercer)2021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人才緊缺的美國和中國,IT和網路職位(高級專業職位)的年收入中間值比所有職位(高級專業職位)的中間值高出8~10%。而在日本比所有職位中間值低2%,市場供求很難反映到薪酬上。

    


       

  日本也有部分企業在增加職責崗位型雇用,但大多仍是不限定崗位的「資格型雇用」。日本經團連201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從外部招聘專業人才時,65%的企業回答「跟普通員工採用一樣的人事薪酬制度」。「單獨決定待遇」(28%)及「設立獨立薪酬制度」(6%)的佔少數。

  

        

  掌握IT技能的成本比較高。為了轉行而學習IT基本知識通常需要參加3~6個月的專業培訓等,費用也一般在30萬~60萬日元。由於難以獲得與成本相對應的薪資,難以産生積極學習技能以轉行的動機。據doda介紹,2021年轉行到IT技術崗位的人中,來自其他崗位的為24%。僅為銷售和服務崗位(50%)和行政崗位(56%)的一半。

 

日本的上班族

    

  據日本總務省介紹,作為推進數位化轉型時的課題,日本53%的企業指出「人才緊缺」。比美國(27%)和德國(31%)都高,成為日本企業最大的擔憂。如果不加快普及職責崗位型雇用,在薪酬方面不能發揮市場機制,就無法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日本在數位化轉型領域的落後可能會更加嚴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井基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