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V半年銷量:比亞迪躍居第2
2022/07/28
從2022年1~6月(上半年)的各純電動汽車(EV)廠商的全球銷量來看,繼2021年之後,美國特斯拉仍排在首位。而推出相對低價格車型的中國比亞迪(BYD)躍居第2位。而南韓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4~6月純電動汽車銷量超過混合動力車(HV),躍居第5位。日産汽車等3家聯盟降至第6位,日本車企的行動明顯遲緩。
日本經濟新聞根據調查公司MarkLines的數據和各企業的發佈進行了統計。對象為在全球66個主要國家和地區上半年銷售的約300萬輛純電動汽車。
排在首位的特斯拉的銷量為56萬輛。由於中國疫情管控措施的影響,作為主力基地的上海工廠的産量下滑,銷量1~6月僅比上年同期增長46%,2021年曾同比增長9成的增速有所放緩。特斯拉將於今年春季在德國柏林和美國南部德克薩斯州使新工廠投産,尋求下半年以後推高熱門的SUV「Model Y」的銷售。
![]() |
排在首位的特斯拉增長乏力,另一方面,提高存在感的是上年居第4位的比亞迪,銷售32萬輛,超過上海汽車集團和德國福斯,排名提高至第2位。比亞迪3月結束汽油車的生産,正在推進將經營資源集中於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的戰略。PHV也銷售逾30萬輛,從加上純電動汽車的銷量來看,不管是在中國國內還是全球,均超過純電動汽車專業廠商特斯拉。
比亞迪以SUV「元PLUS」和小型車「海豚」等10萬~20萬元的較低價位為中心,推出廣泛車型,贏得年輕人等的需求。7月21日還宣佈了在日本推出乘用車的方針,計劃自2023年開始銷售SUV等。
另一方面,從降至第3位的上海汽車來看,與美國通用汽車等的合資企業涉足的小型車「宏光MINI EV」增長放緩産生負面影響。「宏光MINI EV」之前以低價為武器,在中國地方城市為中心走紅,但因原材料價格走高而不得不提價,廉價感減弱,銷售增長乏力。
在前20家企業中,中國企業佔到12家。家數與2021年全年相同,但純電動汽車專業廠商小鵬汽車(2.2倍)和合眾新能源汽車(3倍)擴大了銷量。2015年設立的新興廠商浙江零跑科技銷售5萬輛,新躋身第17位。
在中國企業以外,現代汽車集團以2倍銷量躍居第5位。2021年上市的SUV「IONIQ 5」通過採用純電動汽車專用底盤,延長了續航距離,充電5分鐘即可行駛100公里這一高充電性能也得到支援。此外,與旗下的起亞汽車「EV6」等推進通用化,促進了成本削減。
現代汽車之所以迅速增長,在於定為主力的美國市場的變化。即使在「汽油車大國」美國,受歷史性的汽油價格走高影響,轉向純電動汽車的行動也在迅速推進。MarkLines統計顯示,4~6月在美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7成,增至20.4萬輛,反超HV(19.9萬輛)。現代汽車的純電動汽車佔美國新車銷量的比率提高至6%。
現代汽車1~6月僅在美國就分別銷售了約1萬3千輛「IONIQ 5」和「EV6」,成為推高純電動汽車銷量整體的驅動力。日本大型車企曾期待汽油上漲推動HV暢銷,但從目前的增速來看,純電動汽車增長更快。
現代汽車2款車的銷量逼近豐田的主力HV「普銳斯」(約1萬5千輛)的銷量。排在第20位的美國福特汽車的純電動汽車銷量與上年同期相比也激增至約2倍。
日本車企的競爭對手擴大純電動汽車銷售,另一方面,日本明顯行動遲緩。日産、法國雷諾、三菱汽車的日法聯盟以13萬輛排在第6位,排名下降。豐田和本田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萬輛左右,未能進入前20。
![]() |
比亞迪2023年在日本銷售的EV |
由於日産和三菱汽車的輕型純電動汽車上市等推動,純電動汽車佔日本國內乘用車銷量的比率6月終於達到2%。但是,日産的「Ariya」受晶片短缺影響,上市時間大幅推遲,而豐田的「bZ4X」則被發現車輛出現故障的可能性,暫停接單,仍未形成追趕競爭對手的體制。
針對下半年的純電動汽車銷售前景,美國標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的西本真敏表示,「中國和歐洲將繼續發放補貼,今後銷售的增長值得期待」。不過,由於烏克蘭危機,到冬季電費等進一步上漲也令人擔憂,表示「明年以後的銷售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預測稱,2030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將增至2022年的約5倍,達到3458萬輛,從中長期來看,轉向純電動汽車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如何在轉向純電動汽車的主要市場採取高效的銷售戰略,將影響純電動汽車時代的主導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遼太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