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0年中日關係

2019/12/24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柯隆:回顧過去40多年的中日關係,風風雨雨,冷冷熱熱。一會兒是一衣帶水,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一會兒又反目為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相信那些曾經從事促進兩國關係的人們也一頭霧水。

         

  憑我在日本生活30年的經歷,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中國人和日本人的國民性是可以相互包容的。也就是説,中國人和日本人並非從骨子裏就仇恨對方。據説今年有1000萬中國人來日本旅遊,他們如果仇恨日本人應該不會來日本旅遊。的確,戰爭給中日兩國人民的心裏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我相信當年發動侵略戰爭的人一定被某種狂想所驅動,如果不是小看中國,就是誇大了日本的能力,否則應該不會發動侵華戰爭。

         

在大阪心齋橋商店街的中國大陸遊客

   

  二戰結束後的30多年,由於冷戰的格局,中日交往受到阻隔,但日本民間和在野黨其實一直跟中國政府有著密切的來往。後來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中日關係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正常化。但必須明確的是中日雖然邦交,關係正常化了,但歷史留下的遺産並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40多年前,中日兩國稀裏糊塗就走上了友好之路,兩國政府各自有各自的打算。70年代的中國,經濟崩潰,在國際社會上與蘇聯交惡,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所以急需要跟美國改善關係,同時在亞洲與日本關係正常化也是平衡亞洲外交的重要舉措。正因如此,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對日關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戰略性讓步,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償。

             

  關於中國政府的大度,日本朝野當然十分感激,中國政府説算了,日本不能就這麼算了,所以日本左翼人士積極推動對華經濟技術援助,來自日本的援助對中國後來啟動改革開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

      


                       

 柯隆 的其他文章

  

   中國人為什麼不讀書

 

 經濟危機的腳步聲 

 

 關於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思考

       

 重新思考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中美貿易戰的誤區

                  

 急性子、慢性子和貪小便宜的

            

 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 

   

   更多》》》專欄:老柯要説話

 

     

  但是,中日之間的歷史觀不同,對歷史問題的看法有著很大的差異。中國官方一直警惕的是日本保守右翼份子為歷史問題翻案,有可能導致軍國主義思潮的復活。而日本社會的主流似乎不是要讓軍國主義復活,而是考慮日本如何重新走上普通國家之路。普通國家和軍國主義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在歷史問題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又出現了利益紛爭。釣魚島(日本稱尖閣群島)的主權問題橫在了中日之間,40多年前,鄧小平為了加速改善對日關係,提出擱置紛爭,讓後人去解決,因為後人更聰明。其實未必,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留給後人多少有點過於樂觀。至少我們看到今天的人們並沒有鄧小平那麼大智慧。

                

  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中日關係似乎突然解凍了。2020年櫻花盛開的季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計劃國事訪問日本。來自各方面的消息證明日本朝野各界都在積極為習主席訪日做準備。從日本的角度來説,改善對華關係自然有其戰略考量,東北亞局勢不穩,日韓關係陷入困境,日本改善對華關係有助於日本平衡與朝鮮半島關係的僵局。同時,日本一直積極推動的TPP框架由於美國的退出,其影響力受到限制,所以,日本轉向推動RCEP框架。這就需要中國的合作。

              

  如果中日關係的改善僅僅限於短期的共同利益,那麼我們很難期待中日關係可以長期穩定。國際關係的穩定除了共同利益以外,更重要的是戰略共用,如果兩個國家不能共用戰略,一旦利益發生衝突,立刻就會反目為仇。西歐國家在利益上並非實現共用,但彼此心裏明白戰略共用的重要性,所以,歐洲成功地結為共同體。英國雖然正在考慮脫歐,但戰略共用機制並不受威脅。

           

  亞洲,特別是東北亞局勢一直不穩定,因為受地緣政治的影響。所謂地緣政治因素,共同利益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戰略共用。現在中日關係出現改善的勢頭,更多的是緣于中美貿易摩擦,如何實現戰略共用,還需要兩國領導人的智慧。

             

  本文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日經中文網觀點

          

柯隆

柯隆 簡歷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靜岡縣立大學特聘教授、富士通綜合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出生於中國南京。88年旅日後進入愛知大學法經學部學習,92年畢業後進入名古屋大學大學院經濟學研究科深造,94年碩士課程(經濟學)畢業。98年10月,富士通綜研經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2005年6月,同總研經濟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員。06年起擔任主席研究員。研究專題:開發經濟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