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在華陷苦戰 會撤出中國市場嗎?
2018/06/21
鈴木的在華業務正陷入困境。儘管中國的SUV等大型車需求正在增加,但鈴木擅長的是小型車,其在華産量比頂峰時減少了7成,銷量也大幅下滑。今後,調整與合作夥伴重慶長安汽車的關係將成為焦點。
取消與江西昌河合資
鈴木6月15日宣佈,已把旗下合資公司46%的股權轉讓給合作夥伴江西昌河汽車,並取消與江西昌河的合資。此舉彰顯出鈴木在華業務的低迷,對前景的不安波及到了供應商和銷售店。
![]() |
鈴木2017年度的在華産量比峰值減少7成(4月的北京國際車展) |
在生産和銷售兩方面,鈴木在華業務陷入苦戰的局面日益明顯。如果加上與重慶長安汽車的合資公司(鈴木出資50%),鈴木2017年度在華産量比創出歷史新高的2010年度下降7成,降至8.6萬輛。
鈴木的在華銷量連續3年低於上財年,2017年度比2016年度下降3成,僅為10萬輛。此外,鈴木的在華産品線中沒有中國政府推動普及的純電動汽車(EV),這也成為了不利因素。
鈴木在印度市場等表現強勁。從全球整體銷量來看,2017年度達到322萬輛,創歷史新高,這讓在華銷量的低迷更顯突出。
不斷減少的在華銷量看不到復甦的苗頭,幾年前就有觀點猜測鈴木或將撤出中國。2018年5月上旬,預測鈴木將撤出中國的看法在網上進一步增加。
重慶長安鈴木評論稱,今後將繼續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産品等,忙於滅火。鈴木的會長鈴木修6月19日表示,「(開始磋商撤出中國的説法)與事實不符」。
嘗試東山再起
目前鈴木在與重慶長安的合資工廠生産小型SUV「維特拉(Vitara)」等車型。2017年還推出了小型SUV「S-CROSS」的中國改版車型。正在提高商品魅力,為東山再起採取行動。
但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水準提高,偏愛大型車的傾向越來越明顯,鈴木以小型車為中心的産品線逐漸喪失優勢。豐田和本田利用廣泛的車型構成逐漸應對中國市場的轉變,但産品線較少的鈴木難以做到。
鈴木修針對在華業務承認,「計劃和銷售業績明顯背離」。在此基礎上解釋稱,「針對如何調整銷售計劃,正與(負責銷售的重慶長安)展開磋商」。如果銷量繼續下滑,合資公司自身的存續將亮起黃燈。
![]() |
不過,也不能説鈴木重振在華業務的手段完全不存在。與重慶長安合作,推出鈴木品牌純電動汽車似乎仍是選項。鈴木計劃2020年前後在印度推出純電動汽車。鈴木修表示,「如果在印度銷售純電動汽車,在中國和歐洲也可以」。
鈴木2012年撤出美國市場,把經營資源集中到印度和日本,實現了增長。印度市場佔到鈴木全球銷量的一半以上。除了增強産能之外,鈴木還將向IT(資訊化技術)領域投入資金。
在汽車行業,影響暢銷車型變動的除了自動駕駛和電動化等技術層面之外,還有原油價格波動等因素。有汽車行業的相關人士表示,鈴木處於「沒能力涉足所有的技術和車型」的境地。在投資能力有限的背景下,鈴木無法對在華銷量下滑置之不理。包括與重慶長安的關係在內,調整中國業務成為當務之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