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型車需求減速,日系面臨逆風

2020/01/21


       日系車企將在屬於「看家本領」的小型車領域縮減海外業務。本田最早將於2021年在美國撤出小型車銷售,在東南亞等市場減少車型。此外,日産汽車也將縮減在新興市場國家銷售的品牌。由於美國市場轉向大型車和新興市場國家收入水準提高,小型車需求觸頂。與此同時,電動化的趨勢也給小型車帶來逆風。在日本具有優勢的汽車領域,業務的「選擇與集中」正在逼近。

 

       空間有限的小型車難以進行零部件配置等設計,日本企業一直憑藉技術實力而掌握優勢。英國調查公司IHS Markit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小型車銷量為2415萬輛,日本企業佔到4成。日企佔新車整體的份額為3成,可見在小型車領域更具優勢。

 

 

       不過,此前保持年率近10%增長的市場規模在2010年以後基本持平,預計今後也僅為小幅增長。與持續增長的中大型車相比,小型車減速明顯。

 

       本田將更新主力小型車「飛度」,2月在日本上市,但在美國和東南亞則不投放,現有車型的銷售也將在2021年結束。

 

本田將在美國結束飛度現有車型的銷售

 

       在美國,小型SUVHR-V(日本名:VEZEL)」也將隨著2021年的全面改良而改為大型,將小型車減為零。在美國市場,SUV和皮卡等受到歡迎,2019年佔到市場整體的7成。從本田的銷售業績來看,飛度僅為3萬輛,而HR-V9萬輛,另一方面,中型SUVCR-V」達到38萬輛。

 

       在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本田將把5款小型車的核心車型在2025年之前整合為3個。這是因為雷曼危機後受到期待的小型車市場的增長低於預期。隨著收入水準提高,「即使推出低價位的專用車也賣不出去,消費者就算勉強也要購買大型車」,IHS的經理川野義昭表示。

 


 

       豐田2019年將在美國銷售的小型車「雅力士(YARIS)掀背車」改為馬自達的OEM(貼牌生産),結束了在美國銷售的小型車的自主生産。豐田通過委託馬自達代工來提高效率。

 

       日産將縮小自主的小型車開發,通過與合作夥伴法國雷諾和三菱汽車的合作進行彌補。以小型車為中心的新興市場國家品牌「Datsun」將從俄羅斯和東南亞市場撤出。最早在2020年內停止在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的生産,銷售也將逐步結束。

 

       在美國和東南亞,還存在優步科技和GrabTaxi等的網約車服務正在擴大的情況。川野表示,「對消費者來説,單純的出行坐網約車就夠了,買車的話往往選擇有特色的高檔車」。

 

       在從小型車轉向中大型車的背後還有盈利方面的原因。本田2018財年(截至20193月)的有價證券報告書顯示,以中大型車為中心的「輕卡」的每輛毛利潤比所有車型平均水準高出約35%,而轎車和小型車所屬的「乘用車」則比平均水準低約20%。

 

       如果互聯汽車、自動駕駛、共用和電動化等被稱為「CASE」的新一代技術得到實用化,小型車的盈利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原因是由於配備自動煞車等安全輔助功能和高價的電池,成本將膨脹,但利潤空間有限的小型車難以消化成本上漲部分。

 

       業務篩選落後於美國企業

 

       小型車一般來説燃效較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少。各車企還需要應對環保政策,將在加強中大型車的同時推進電動化。豐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全球銷量的半數改為電動車,而本田到2030年為止要將3分之2改為電動車。本田將於2020年在美國以本田品牌推出首款混合動力SUV

 

       在「選擇與集中」方面領先的是美國企業。福特汽車計劃在2020年之前在北美停止轎車車型的銷售。通用汽車也決定在美國關閉轎車車型的工廠。

 

       日本企業將在小型車需求突出的日本國內繼續加強銷售。豐田、本田和日産等3家公司2020年分別對主力車進行全面改良。計劃在不同地區銷售具備不同特點的車型。

 

       最大市場中國增長放緩,世界汽車市場減速跡象加強。為了生存下去,篩選業務的動向將不斷推進,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有可能不得不作出果斷的選擇。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古川慶一,藤岡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